当工业齿轮的轰鸣遇见千年本草的幽香,当声波的具象奇观碰撞木结的涅槃重生,北京宋庄在这个盛夏铺开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夏日博物长卷”。“宋庄暑期博物季”已拉开帷幕,九家主题迥异、底蕴深厚的博物馆首次结成联盟,以一张超值通票串联起一场跨越40天的深度文化漫游。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感知、记忆与匠心的集体唤醒。本期卡点,咱们逛一逛宋庄博物馆的通览之旅。
伴侣艺术游:
在声波与木纹中共振的灵魂之旅
在艺术体验的维度上,伴侣间的默契往往源于对独特感知的共享与碰撞。声音艺术博物馆与木结雕博物馆的组合,正是为追求精神共鸣的伴侣量身定制。前者将无形之声化作可触可感的奇幻景观,引领观众共同聆听超越日常的“声音风景”;后者则让凝固的木结在匠人手中涅槃为灵动艺术,见证沉默原材如何被赋予炽热的灵魂。这半天时间,可以在听觉和触觉中,激发对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双重惊叹,成就一段充满哲思与浪漫的艺术对话。
点位一
声音艺术博物馆:
聆听“看见”声音的奇幻之境
踏入声音博物馆,声音不再是稍纵即逝的波动,它被巧妙地捕捉、解构并重塑为可沉浸其中的多维景观。核心常设展“声音总站”堪称一场感官革命。步入“声波隧道”,身体被精心设计的声场温柔包裹,不同频率的振动仿佛有了色彩与形状,在空间中交织缠绕。
更令人叫绝的是“声音装置实验室”,互动展项“声之绘”邀请观众成为创作者——对着特制传感器低语或歌唱,声波的实时动态即刻转化为巨大屏幕上变幻莫测的光影画卷,每一次发声都是独一无二的视觉诗篇。而“老北京声景”档案区则是一台时光留声机,胡同里的鸽哨悠扬、旧时街市的叫卖喧嚷被原汁原味复原,牵动共同的城市记忆,在声波的牵引下完成一场穿越时空的私密对话。
点位二
木结雕博物馆:
见证木结涅槃的艺术传奇
与声音的流动之美遥相呼应,木结雕博物馆呈现的是木质在匠人手中浴火重生的力量。这里颠覆了对木材“瑕疵”的认知——那些盘根错节的树瘤(木结),在艺术家眼中是自然的慷慨馈赠,是生命挣扎与不屈的勋章。镇馆之宝《崛起》震撼人心。这是由一棵3.7米高的树干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本是一块其貌不扬、布满沧桑巨结的朽木,经大师巧夺天工的构思与雕刻,化身为一根龙柱。而龙柱上面盘旋上升的祥云却是自然造化,没有一丝人为雕琢。腐朽与神奇在此刻达成惊心动魄的和解。
木结雕博物馆以木结雕艺术为主要展陈内容,此外还设有兰竹体陈列馆、大运河非遗陈列馆以及临设展厅。兰竹体陈列馆展示出兰竹体四代传承人的作品以及兰竹体书籍和文献,这种笔法源于二千余年前战国时期楚简中的柳叶笔法,几经融合形成了一种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的书法艺术形式,现场可制作兰竹体书法书签;大运河非遗陈列馆则展示了部分大运河沿线城市和通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这里可以体验剪纸、面塑等非遗课程。不过体验需要付费。
生活审美游:
于日常器物中打捞时光的智慧与诗意
真正的生活美学,藏匿于呼吸与共的日常器物之中。收音机里流淌的新闻乐曲、药柜抽屉散发的草木清香、家具榫卯间的严丝合缝……无不凝聚着时代的体温与匠心的光芒。这条“生活审美游”线路,串联起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北京三雅堂中成药博物馆与元亨利明清家具博物馆,游客可以打捞沉淀于老物件里的实用智慧、科学精神与生活哲学,重新发现日常的诗意。
点位三
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
光影声波里的流金岁月
这是一座关于“听见”与“看见”的科技人文宝库。步入“声波记忆”长廊,从笨重古朴的木壳矿石收音机,到流线型的晶体管“匣子”,再到曾象征家庭财富的落地式收音机,数百台展品无声诉说着声音如何一步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亮点展项“听见历史”体验角令人动容,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那穿越时空的庄严声波、邓丽君温婉甜美的歌声,甚至早期电台播放的经典相声段子,原音重现,瞬间将人拉回往昔岁月。“光影长廊”则聚焦胶片电影机的进化史诗,从手摇模拟放映机设备到精密的35mm座机,让专业性强的馆藏“活”起来,吸引更广泛的公众。观众还能用老式收音机收听现代广播,听一听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们特别策划了‘经典老片放映周’,把静态的电影机与动态的观影体验结合,观众的热情超乎预期,场场爆满。”北京大戚收音机电影机博物馆馆长戚建钢介绍。这个暑期,博物馆每周六、日下午各安排一场电影,《冰雪奇缘》《大闹天空》《冰河时代》等,在怀旧放映厅里,还会定期播放《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经典老片。坐在老式折叠椅上,在胶片特有的“滋滋”声和偶尔划过的光痕中,感受那份独属于旧时光的沉浸魅力。
点位四
北京三雅堂中成药博物馆:
本草智慧,千年幽香
相较于现代药厂的冰冷高效,三雅堂博物馆领略的是中医药充满人文温度的“手作时代”。馆内收藏了丰富的中成药资源,上迄明清,下至上世纪90年代,有养生酒、阿胶、药道具等2000多种,展出近百年的中成药800余件。镇馆之宝当属北京同仁堂民国时期的安宫牛黄丸。这颗小小的药丸凝聚了举世闻名的北京同仁堂300多年的历史,关键的制药技术至今仍在传承。馆内不少详实的图文与珍贵实物,揭示“丸散膏丹”如何从典籍药方一步步变为手中成药,如何“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如何“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馆内还收藏着“宫廷圣药”国家四大保密处方之一山西远字民国时期定坤丹、晚清-民国时期山东东阿阿胶、清代铜药臼和铜药碾子。还有一份清代宫廷秘方手抄本,记载有追风逐湿膏、杨梅疮、大麻风、赤白追风膏等上百种秘方。它们见证了中医药炮制体系在清代的规范化发展,见证了中医药传统炮制技艺的发展和传承。
点位五
元亨利明清家具博物馆:
榫卯之间,东方美学的密码
步入元亨利,喧嚣顿止,时光仿佛在精妙的木构间凝固。这里聚焦明清家具巅峰之作,核心价值在于揭示“榫卯”这一东方建筑与家具的灵魂密码。馆藏100多件海南黄花梨明代家具,其中黄花梨独板围子马蹄足罗汉床、黄花梨寿字龙纹十二扇围屏是馆里宝贝中的宝贝,其价值不仅在于材质名贵、雕工精湛,更在于其内部无钉无胶、纯粹依靠榫卯咬合达到的惊人稳固与力学平衡。
博物馆设有“解剖式”展区,将经典家具的局部榫卯结构放大拆解展示,其设计之精妙、契合之严密,令人叹服古人对结构美学的极致追求。在品鉴那些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的木质构件过程中,可以深刻体悟“天衣无缝”“刚柔并济”的东方造物理念,感受家具不仅是器物,更是古人宇宙观与生活哲学的立体表达。
童趣撒欢游:
在运动与通讯的时空隧道中快乐奔跑
孩子的探索欲与好奇心,需要充满动感与故事的场域来点燃。北京祥体育博物馆与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恰似为孩子们打开的两扇神奇任意门:一扇通往汗水与荣耀交织的体育王国,珍藏几代人的游戏记忆与奥运荣光;一扇通往电波与讯号编织的通讯迷宫,揭秘方寸话机如何改变人类连接彼此的方式。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可以触摸、体验甚至竞技的生动游戏。
点位六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
跃动吧!穿越时光的运动场
博物馆绝非奖杯的简单陈列室,而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体育时空乐园。“儿时游戏力”主题区瞬间引爆怀旧与新奇:跳房子、滚铁环、抽陀螺、踢毽子……这些父母甚至祖辈的童年游戏被精心复原,孩子们可随时加入挑战,在欢笑中感受没有电子屏幕的纯粹快乐。
“荣耀殿堂”闪耀着中国体育的高光时刻:女排五连冠时期的签名排球、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珍贵实物与冠军故事,点燃小小身体里的英雄梦想。暑期,博物馆还推出了“爸妈童年运动会”,馆长李祥说:“让孩子们体验父辈的游戏,老人现场传授技巧,这种代际互动让体育记忆真正流动起来。”馆长还可以带着孩子们体验古代象棋、围棋,体验跨时空的童年乐趣。
点位七
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
叮铃铃!接听历史的呼唤
从需要接线员手忙脚乱插线的“大块头”,到如今掌中的智能手机,电话的进化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科技童话。博物馆以150年世界“通讯进化论”为脉络,全球搜罗的数百台形态各异的老电话机组成奇幻方阵。镇馆之宝如1876年贝尔发明的早期仿制电话机、20世纪初欧洲贵族使用的奢华珐琅壁挂电话、老北京胡同传呼电话站里的经典“摇把子”电话,无不令人驻足。
“电话总动员”互动区是孩子们的最爱:钻进仿旧式红色英伦电话亭拍照打卡,亲手摇动老式磁石电话的手柄,听那清脆的铃声响起;尝试扮演接线员,在复刻的老式交换台上体验如何“插线”连通两个号码。最受欢迎的“秘密传声筒”游戏,利用简易的绳线电话装置,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声音如何通过振动传播这一基础物理原理,在游戏中埋下科学探索的种子。“我们不只是参观型博物馆,90%的电话机都是能用的,好多孩子给家人打,根本停不下来。”馆长车志红说。博物馆还为孩子们搜罗了一堆有趣的电话,如设计师款牛仔裤电话、飞机电话、恐龙电话、玉米电话、马桶电话,都能正常使用。
非遗传承游:
在火与石的淬炼中触摸文明的指纹
非遗,是民族记忆的活态基因,是世代匠人以双手守护的文明星火。北京珐琅艺术博物馆与巴林石博物馆,是两个截然不同却同样璀璨的工艺宇宙:一方是金属与釉彩在烈焰中交融共舞的景泰蓝(珐琅),一方是大地深处璞石在刻刀下幻化万千气象的巴林石雕。它们以极致的手工技艺,讲述着关于材料、色彩、形制与信仰的不朽传奇,是中华“工匠精神”最绚烂的注脚。
点位八
北京珐琅艺术博物馆:
千度烈焰淬炼的流动宝石
泰蓝,学名“银胎掐丝珐琅”,其华美背后是数十道工序的千锤百炼。博物馆对这门皇家工艺“全流程”深度揭秘。制作工艺区域,高清影像与实物工具结合,清晰展示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六大核心步骤。用细如发丝的扁银丝,仅凭镊子和小剪,在银胎上精准拗出繁复纹样并粘牢,其耐心与精准令人屏息。获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的《雀羽斑斓》捧盒、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福禄大吉瓶》等创新作品,都可以在馆内一睹芳容,体会非遗在当代的生命力。
“点蓝”更是一场色彩的魔术,匠人用特制小铲(蓝枪)将各色釉料颗粒填入丝线间隙,釉料在高温熔融前呈现的灰暗色调与烧制后焕发的宝石般光彩形成戏剧性对比。动手体验活动可以让观众在微型银胎上尝试填色,感受釉料在指尖流动的温度与乐趣。
点位九
巴林石博物馆:
方寸印石里的乾坤万象
巴林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中国四大印石”,其温润质地与奇幻色彩为历代文人篆刻家所珍。巴林石博物馆以其“化缺陷为神迹”的雕刻哲学和“以诚叩石”的收藏传奇独放异彩。馆内两件镇馆之宝,承载着令人动容的匠心与坚守。
一块是曾被误认的巴林5号冻石。当年馆长侯国文遭遇石商“调包计”,重金购得的原石竟非此前争抢的珍品,而是暗藏“迎风裂”致命缺陷的5号冻,极难成器。侯国文摒弃常规制章计划,顺应石纹,终将狰狞裂痕化作弥勒佛衣袂的飘逸褶皱,成就“裂石成佛”的艺术奇迹。另一件稀世之宝“血王鸡血石”是在蒙古牧民家发现的,血色奔涌如岩浆。老人以“酒桌易石”的习俗设下难关,滴酒不沾的侯国文恪守匠人戒律,转而开启一场跨越四季的诚意长征:每月深入草原腹地拜访,冬日顶着零下40℃寒风徒步骑马,坚持一年有余。最终老人被其“爱石如命”的赤诚打动,无偿赠石。
这些精彩的故事都在巴林石博物馆。博物馆开放区域中,一层讲述印史印石文化、巴林石故事等,地下一层则铺陈了千姿百态的巴林石宇宙;顶层篆刻体验区还在筹建,未来邀游客以刀为笔,在方寸印石上刻下属于自己的文化印记。
【记者手记】
一张通票串联九家风格迥异的博物馆,在宋庄乃至北京都属创举。
“养在深闺人识少”“酒香也怕巷子深”,宋庄,曾在人们心中是画家村,是艺术培训基地,殊不知这里还藏着这么多“小而美”的专业博物馆。但它们分散、体量不大、主题垂直,游客慕名而来又不知从何看起,让一个个宝藏博物馆成了资源孤岛。一张小小的联票把“孤岛”连成了“大陆”,伴侣艺术游、童趣撒欢游等半日游的线路规划又降低了专业博物馆的参观门槛,让文化惠民有了新解法。也让宋庄从“画廊聚集地”拓展为“多元文化体验目的地”,博物馆集群将成为宋庄继当代艺术后,又一个极具辨识度和吸引力的文化标签。
【购票攻略】
线上通过大麦网购票,凭购票码和身份证到“木结雕博物馆”(小堡文化广场)换纸质票,开启首站参观,后持纸质票进入其他8馆,打卡盖章。票种分成人票、亲子家庭票和青少年特惠票等。现役及退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残障人士、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6周岁(含)以下儿童、当届中高考考生凭有效证件免票。
【行程规划建议】
时间安排:九馆内容丰富,建议至少安排2至3个全天,或利用周末多次前往。每个博物馆建议预留1.5 至 2.5小时参观体验时间,如深度参与互动项目则需更久。
餐饮服务:宋庄艺术区内及周边小堡村有众多特色咖啡馆、餐厅(中式、西式)及艺术食堂,参观间隙可就近解决用餐。部分博物馆内设有简餐或咖啡区。手持宋庄暑期博物季九馆联票票根,能解锁宋庄景点、美食、民宿、体育娱乐等30多项文旅项目优惠。
后续,暑期博物季活动将推出3至4条主题精品线路,每条线路精选2至3个特色博物馆,方便游客深度游览。同时,活动还将推出两馆和三馆任意组合票种,票价在20至30元之间。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曲经纬
摄影:常鸣
微信编辑:芳芳
来源:北京号
作者:副中心之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