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峭石阶上,他肩扛两个成年人体重的冰饮,汗水浸透的背影写下今夏最硬核生存美学。
8月初的武功山,烈日炙烤着登山步道。一位网名“美金”的越野跑爱好者背着40公斤重的蜜雪冰城饮品,在游客惊诧的目光中向上攀登。40杯加冰柠檬水,15元一杯,这是他为这次特殊训练标注的价格牌。
四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爬后,他站在金顶之上,背包卸下的瞬间,被汗水浸透的后背显露出两道深红的负重勒痕。当游客接过冰凉的柠檬水发出赞叹时,这个湖南汉子只是咧嘴一笑:“纯图体验,不为赚钱”。
01 硬核挑战:40公斤冰饮的登山征途
上周六,长沙的越野跑爱好者美金做了一件让网友瞠目的事:他将四十杯蜜雪冰城柠檬水装进特制保温袋,加上个人补给装备,组成40公斤负重,独自挑战武功山登山路线。
“我是玩越野跑的,平时常爬武功山。”美金向记者展示装备时语气平静,仿佛在说一件日常小事。但对普通登山者仅需三小时的路程,他因背负巨重多花了一小时,总耗时超过四小时。
保温袋里冰块碰撞的声响伴随他一路向上。途中不时有汗流浃背的游客拦下他购买,到山顶时饮料已售出大半。有游客在社交媒体晒图感慨:“绝望坡上喝到这杯冰柠檬水,瞬间满血复活!”
02 价格争议:15元一杯的良心价还是智商税?
当“蜜雪冰城柠檬水15元”的自制横幅照片传开,评论区迅速分裂成两大阵营。
支持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武功山景区瓶装水售价普遍10元起步,功能饮料近20元。而美金背上来的是全程低温保存的现制冰饮,15元定价甚至被部分游客称为“业界良心”。
质疑声则聚焦在饮品品质:“柠檬泡四小时不苦吗?”美金在视频评论区解释:使用了专业保温袋,饮品都是当天上午制作且足量加冰。蜜雪冰城客服随后证实,柠檬水最佳饮用时限为一小时,但未对此次事件直接表态。
03 初心真相:一场精心设计的生存实验
面对汹涌的舆论关注,美金多次强调商业营利并非目的。细算成本账:40杯饮料原料费约200元,长沙至武功山往返油费过路费近300元,总收入600元左右,扣除成本刚好持平。
“更开心的是和其他人有互动。”这位硬核跑者坦言,相较于独自训练,沿途售卖带来了意外的社交乐趣。当被问及是否继续,他留下开放答案:“看心情、看天气,有机会还会尝试”。
这种创新负重训练引发连锁反应。在嵩山景区,两名大学生背篓装蜜雪冰城上山售卖,每杯定价10元,景区管理方明确将其定性为违规行为。同样的商品,不同的山峦,折射出景区管理规则的参差。
04 深层矛盾:冰饮背后的景区经济困境
美金们的“移动蜜雪冰城”现象,无意间撕开了景区经济的深层矛盾:
- 价格断层:山脚4元的柠檬水在山顶产生数倍溢价,人力背运成本揭示商品流通链的残酷
- 监管空白:景区禁止流动商贩,但对消费者自带商品转售尚无明确法规约束
- 需求错位:年轻群体追求体验式消费与传统景区商品服务的割裂
法律专家指出核心矛盾:游客购买商品后拥有处置权,但流动售卖确实冲击景区经营秩序。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强调:“景区虽无处罚权,可劝返疏导”。
蜜雪冰城门店的价目表上,柠檬水依旧标着4元的亲民价格。但在垂直落差1600米的武功山金顶,同样一杯饮料被赋予了全新含义——它承载着登山者四小时的汗水浸染,也映照着景区经济中那些未被丈量的生存鸿沟。
当美金在武功山顶递出那杯柠檬水时,他售卖的不仅是解渴的饮品,更是现代人面对规则与需求时,那份不甘受限的生命力。或许如网友所言:“他背起的不是饮料,而是普通人改写生存逻辑的勇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