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忻州市全面启动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旨在打造交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黄金动脉,为山西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支撑。
根据行动方案,忻州市明确了在“路沿、路延、路衍”上精准发力,统筹完善慢行、景观、服务、信息配套系统,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深化“交通+”“旅游+”融合,构建结构合理、设施完善、服务优良的旅游公路体系,加快推进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方案目标清晰:2025年重在“强基固本”,增设驿站10个、观景台11个、旅游厕所26个,布设5G基站132个,完善旅游标志标识,提质改造旅游公路与国省干线共线路段182公里,实现旅游公路及服务设施100%列养,优良路率达95%以上。
2026年将聚焦“服务升级”,确保旅游公路沿线驿站、营地、观景台等设施高效运营,丰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市级文旅信息平台基本成型,提升游客智慧化、信息化、便捷化出行水平。
2027年则瞄准“效益融合”,力争增加国家A级以上景区5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个、省级旅游重点村镇6个,让公路真正成为文旅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的黄金纽带。
蓝图既定,行动迅速。各县(市、区)及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制定详细推进计划,年度建设任务如火如荼展开。
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神池县,“长城驿站综合体”正成为2025年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样本。项目改造院落24个,新建民宿3栋,将融合游客接待、非遗体验、餐饮服务等功能,并匠心打造室外园林景观。深度整合神池当地6大段14小段长城遗存资源,以“游在神池北、食宿长城寨”为定位,串联长城观光、边塞文化体验与民俗活动,与偏头关、雁门关、老牛湾等景区联动,致力构建“长城文化走廊”,推动当地旅游由“过境游”向“深度游”华丽转身。
截至目前,全市驿站开工9个,投资480万元;观景台开工9个,投资239.6万元;旅游厕所开工12个,投资50.5万元,预计10月底前将圆满达成年度目标。5G基站建设整改正由省通信公司和铁塔公司全力完成中。
目前,全市正加速推动驿站、观景台等建设,并植入地域文化元素升级标识,体现“一站一景”特色;推进剩余路段的提质改造,并即时完成竣工验收;投资2100万元,进一步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增设98处急弯陡坡、临水临崖路段防护设施。同时将严控重载货车通行,增设智能卡口11处,保障旅游公路“专用性”。(记者徐国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