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安徽研学旅游大会召开以来,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安徽出版集团所属8家出版社和全省16市文旅部门联手,挖掘各地最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梳理精品课程和路线,提炼精准的主题内涵,为各市“量身定制”研学旅游名片,打造“一市一品 皖美研学”丛书。
展山川风物之美,品历史人文之韵,沐科技创新之光,铺开“文旅+出版”跨界融合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本期,我们翻阅安徽美术出版社精心编撰的图书《文化徽州 研学黄山》。
作为徽州文化的核心承载地,黄山是一部多维立体的研学教科书:黄山奇景暗藏地质密码,徽派建筑诠释东方美学,祠堂牌坊展现宗族伦理,徽州“四雕”传递工匠精神,还有文房四宝的墨香、新安医药的底蕴、徽州鱼灯的灵动……在皖南山水间铺就璀璨长卷。
Part.1
古韵流芳
始建于秦朝的徽州古城宛如一枚文化琥珀,承载着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之一徽文化的基因。作为徽商故里、京剧源头与徽派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古城内渔梁坝的隋唐水韵、陶行知纪念馆的近代风骨、新安碑园的翰墨沉香,在时空叠影中延续着“礼仪之邦”的血脉。
唐模景区,是徽州水口文化的典范,体现着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学生可于檀干园镜亭临摹碑刻,在水街廊桥了解徽派建筑营造技艺,于古作坊体验宣纸制作、竹编、剪纸等非遗技艺,通过晒秋拼图理解传统农耕文明。
Part.2
匠心独运
徽州雕刻艺术历经千年淬炼,形成融汇南北、贯通古今的独特体系。黄山市徽州雕刻博物馆里,学生们屏息凝神,以刀为笔、以竹为纸,在镌刻新安山水、皖韵徽风的艺术实践中感悟工匠精神。
在黄山徽字号研学旅游基地的非遗大师工坊,可以学习徽州木雕的制作工艺,从选料开坯到线刻浮雕,完整复刻《营造法式》记载的“栋梁八作”工序,亲手制作一块木雕镇纸,在雕刀与木料的对话中读懂东方美学的韵味。
Part.3
山水探微
新安江被誉为“流动的山水画卷”,源于其独特地理风貌与文化意境的完美交融。春日烟雨朦胧中,两岸油菜花海的倒影如金绸铺展;秋时层林尽染,白墙黛瓦的徽派村落点缀于红叶碧波之间,宛若水墨丹青在碧水中流动。学生在“生态美超市”中用环保行动兑换积分,亲身参与“一江清水出新安”的守护行动。
花山谜窟是北纬30°神秘线上唯一的大规模人工石窟群奇观。其建造年代、用途及百万立方米石料去向至今成谜,洞内可见精密排水系统、26根异形石柱支撑的“地下宫殿”,以及晋代石钟乳等遗迹,展现了古代工程智慧与未解之谜的碰撞。当你手持地质罗盘踏入这片秘境,探索精神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Part.4
红色铸魂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是新四军在全国五处重要旧址之一。学生在军部旧址广场学习相关历史,通过臂章拓印触摸红色记忆;学唱《新四军军歌》,诵读《少年中国说》,将革命精神转化为昂扬斗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发奋读书。
Part.5
茶香致远
黄山谢裕大茶博园的晨雾里,学生采摘黄山毛峰,了解“摊青一杀青—揉捻—烘焙”的工艺,学习执器候汤和分茶奉盏的茶艺礼仪,融贯“敬、和、俭、静”的中华茶道精髓。
祥源·祁红产业文化博览园令茶山为课堂、车间为教具,带领学生在青石板晒场感知茶叶物候转化,于炭焙车间掌握火功把控要诀,在茶汤氤氲间解码祁门红茶的独特香味,体悟“以茶养德”的东方生活哲学。
研学黄山,没有枯燥的知识点,只有“摸得着”的体验和“带得走”的成长,邀你探秘徽文化精髓,让知识在山水中茂盛,让心灵与文脉共鸣。
版权须知: 未经本刊书面许可,任何人 或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摘编本刊图文内容。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文字:杨光 实习生 王奕飞 秦煜达
编辑:吴笑文 方鈺艺(实习)
校对:刘军
审核:周卫星 孙婷
即日起,读者点击 封面或 微信 留言即可征订或购买《安徽画报》
《安徽画报》创刊于1958年,是安徽省唯一一份大型政经文旅类高端期刊,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出版集团主管,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安徽画报》立足主流宣传阵地,以美图美文美术美味传播安徽形象,讲好安徽故事,画说美好安徽。2017年复刊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最佳画报”“中国最佳媒体融合奖”“安徽省优秀期刊”“安徽重要外宣窗口阵地”“安徽省版权示范单位”等。
加入画报读者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