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一座位于新疆伊犁的网红吊桥轰然坍塌,酿成惨剧。五人遇难,二十四人受伤,瞬间坠入接近零度的冰川河水之中。
事故发生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夏塔乡,夏塔乡南面有个夏塔旅游区,是以山口、古道、古遗址和自然景观组成的古文化风景区,景区共65平方公里,是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
“夏塔”这个名字源于清代的“沙图阿满台”,在突厥语里意思是“梯子”。以前这里就是乌孙国王室夏天避暑的地方,相当于他们的“夏都”。
景区最核心的是连接天山南北的夏塔古道,顺着古道能逛到夏塔古城、夏塔河、夏塔温泉,还能看到雪莲峰、木孜达坂这些雪山,自然景观特别丰富,生态也保护得超好。

坍塌的吊桥就在这个旅游区里面,这座吊桥很大的,从网传相关视频来看,当时桥上的人并不多,这说明不太可能是单纯的超负荷运营导致的。
换言之,在大桥本身质量过硬的前提下,不太可能是因为桥面承载了过多压力导致的。
查阅了相关报道,景区在2024年6月19日曾发生断裂事故,当时的媒体报道是这样的:
2024年6月19日,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旅游风景区内,一座吊桥一侧的绳索断裂发生严重倾斜,多名游客被困桥上。
6月20日上午,洪观新闻记者从夏塔风景区处了解到,事件发生后,立即展开了救援,未有游客受伤。
目前,景区正在对吊桥进行维修。
根据媒体的报道,在2024年那场事故发生后,景区方面迅速闭合桥梁区域进行维修,并承诺加强日常检查、制定定期检修计划,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然而,景区仅仅关闭了一个星期,便重新开启大门迎接游客,至于维修、加固及关键的承重部件是否更换,不得而知。
结合最新事故的媒体报道:
事发于下午六点多。这座网红桥是游客通往景点的必经之路。当时桥右侧钢索突然断裂,导致一部分人坠入河中,一部分摔在石头上,还有多人被困桥上。附近牧民自发骑马参与救援,伤者后被送往附近卫生院。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全力救治伤员,开展善后工作。目前,昭苏县夏塔景区已关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夏塔的悲剧,其实是全国范围内景区“网红项目”野蛮生长乱象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吸引客流,玻璃桥、吊桥、悬崖秋千等刺激项目在各景区“遍地开花”。据统计,全国此类网红景点已超过2000个。
比如《非诚勿扰》里三亚鸟巢那座吊桥,在景区的运营方眼中,这些的网红项目就是个拍照道具,算不上交通设施,即便这样的吊桥,上面多站一些人,晃几下,也是可以承受得住的。
伴随着这类的旅游项目火爆,不少景区这些年都纷纷加码这些旅游业态。在利益驱使下,从设计、建设到运营,每个环节都充斥着赶工期、抢流量、争游客的浮躁气息。
部分景区的基建,看起来很新、很潮,但实际上很多基础设施都是面子工程,如果不是亲自参与工程建设的人,根本不知道其中的猫腻。
表面刷个油漆、换个木板,钢索、锚固点这类的关键部位,能省则省,比如很多钢缆,正常应该定期检测、定期更换,但很多景区为了节约成本,能用到不能用为止。
此外,此类项目招标的时候价格压得极低,施工方为了不亏本,只能在材料和工艺上偷工减料。锚固点打得不够深,混凝土标号不够,钢缆规格缩水,这些都是常见操作。
更关键的是,许多此类“网红桥”并非按严格的桥梁工程标准设计,而是参照游乐设施标准。
然而,游乐设施与桥梁的安全系数天差地别。设施故障或可停运检修,桥梁断裂则意味着人命关天。部分景区为追求刺激效果,甚至刻意将桥体设计得摇晃不定。
比如新疆这座所谓网红桥,去年就出现过断裂事故,在新疆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昼夜温差极大、紫外线强烈——此类桥梁的钢材疲劳速度远快于内地。
况且,桥索承受的不仅是静态重量,还有动态冲击、风荷载以及人员走动引发的共振效应。
一旦一根钢缆断裂,剩余钢索瞬间需承受数倍拉力,连锁反应之下,桥面整体倾斜坍塌便在所难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