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纪平
8月6日18时18分,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塔景区一吊桥的一条桥索断裂,发生桥面倾斜,桥上29人滑落。其中,5人不幸遇难,22人受轻伤,2人伤势较重,受伤人员已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接受身体检查和医疗救治,无生命危险。
目前,当地正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做好现场游客安抚工作,积极开展善后处置。目前,昭苏县夏塔景区已关闭,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据8月7日澎湃新闻)
5人遇难2人重伤,数字背后是鲜活生命的逝去与多个家庭的破碎,游客们本来高高兴兴出来度假玩耍,却瞬间遭遇灾祸,掉入湍急的冰水,令人痛心疾首,也心有余悸。
而更令人愤慨的是,这座吊桥并非首次出现安全状况,去年6月19日,这座吊桥就曾因主绳损坏发生过断裂事故,致使桥面倾斜,部分游客摔倒或受惊。当时,景区承诺将加强日常检查、制定定期检修计划,以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可如今,仅仅时隔一年多,就上演了更加惨烈,更无法挽回的悲剧。这让人很难不去质疑:景区的安全管理究竟是如何落实的?信誓旦旦的整改承诺为何成了一纸空文?
断裂的不仅是钢索,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倾斜的不只是桥面,更是责任的天平。安全是景区运营的底线,也是对游客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守护。景区不能只顾着在社交平台上“当网红”“刷流量”,更应将安全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日常巡检不能走过场,定期检修不能搞形式,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必须及时整改,更绝不能抱有丝毫侥幸心理。
若去年吊桥断裂后,景区能系统性排查结构隐患、更换老化部件、建立动态监测机制,今天的悲剧或可避免,惨痛的后果也许不会出现。“网红”索桥断了又断,可见景区整改的态度何其松散,对游客生命安全何其疏忽!
吊桥作为特种设备,其设计、施工、验收、维护每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监管,断裂事故接连出现,暴露出责任链条的全面松弛。景区是否为了节约成本而压缩了维保投入,并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平时是否因惯性思维放松日常检查,第一次事故后未能及时跟进整改情况,导致景区安全管理漏洞长期存在?第三方评估机构是否在利益驱动下走过场,并没有认真评估审查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后续调查中一一厘清,如涉及玩忽职守、漠视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应严肃追责,绝不姑息。
类似吊桥这种惊险刺激的“网红”装置,现在在全国景区遍地开花,这起事件也给其他景区敲响了警钟,须立刻对此类高风险设施开展“体检式”排查,重新审视自身的安全管理体系,将被动整改转为主动防范。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不能让景区的安全管理成为“自我监督”,要以严格的监督和严厉的处罚,倒逼景区切实履行安全责任。
只有当“安全至上”从墙上的标语变成刻入骨血的准则,只有每个应负其责的人都切实地坚守安全红线,才能消除“人祸”隐患,避免一断再断的悲剧重演。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