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曹溪一滴
上周,缘起因车辆置换,车油箱里还有一大箱油,自己不能取出来,要到修理厂专业人员取,合计着这事,想来想去还是把它消耗掉最妥,所以,这几天在山底漫无目的山野闲逛,尤其是永嘉西北部这片未曾踏足之地,才有了这次邂逅石染,上董,霞嵊,山坑四个村。

开车走桥下韩埠至石染的省道,一路到底直抵石染,我知道石染很久,也知道这个村有钼矿比较闻名,但从未深入走近石染这个村,来了这个村,在石染章氏祠堂里看了村史村落,才知道石染除了有钼矿资源,还有兰花很有名,被称为“兰花之乡”。

车子抵达石染村停在溪边一凉亭。溪上横跨两座桥,分别上桥头和下桥头,走近村子,近距离感触古村,古意扑面而来。我沿着溪流缓步而行在上桥头和下桥头之间绕出一环线,将村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村庄简介牌上,一首诗道尽了石染的静谧与秀美,“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老门台,与其底下磨砺的锃亮鹅卵石台阶,说明了老门台有些岁月了。

石染,1961年前属于青田县万山区,61年后才划属永嘉县设立石染乡。辖10个行政村包括石染、和平、雷付、珠龙、墨印、云岩、木坑口、上横、上坑口、茅山。

关于永嘉石染村村名的来历,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一种是风水传说版本:传说古时对岸毛宅兴盛,一位风水先生投宿被拒后,受墩根村婆孙善待。为报恩,他用白狗血洒向对岸形似石牛的山石,焚烧七日致石牛流血染红溪(称“红石潭”),后毛宅衰败而墩根兴起,为纪念此事改名“石染”,已有约600年历史。
其二是凿石避邪版本:村前曾有一巨石形似牛,村民为避邪气凿掉石牛,朱血染红溪滩岩石,因而得名。
章氏祠堂里对石染村名由来是采纳第一种说辞。

村中一苦楝树,已有150年树龄,虬枝苍劲,绿荫如盖,见证村庄的兴衰与变迁。

上桥头古朴的桥身横跨溪流,桥头一侧立着交通指示牌,指引着通往界坑,上董的方向。


石染村庄依山傍水,屋舍错落有致,远眺如画,近观如诗,一砖一瓦皆透着岁月的沉静与从容。石染村的环境非常优美,村前的溪水清澈见底,现在是许多网红打卡的地方之一。村民们非常自豪地说,一到晚上,桥下和桥头方向来玩的人非常多,非常热闹。


在下桥头旁往石染小学路边,立着一块古道碑记,记载着从桥下韩埠经石染至缙云的古道历史,仿佛将人带回那马蹄声声,商旅往来的旧时光。

下桥头与上桥头遥相呼应,桥下溪水潺潺,桥上行人悠悠,构成一幅生动的山居画卷。


站在上桥头边上立着交通指示牌前,有公交通往界坑上董,逛一圈石染后,我决定继续前行,前往界坑乡上董村,沿途经过好多村庄,车在蜿蜒的山路间穿行。

上董村被评为浙江省星级乡村景区,村中设有游客服务中心,装扮了好多红色人文景点,如红十三军攻打缙云誓师大会旧址,陈文杰办公旧址。同时村里还开发了自然景观,被誉为中国蝴蝶谷之乡。



村口高悬“中国蝴蝶谷之乡”几个鲜红大字,蝴蝶图案点缀其间,仿佛随时会随风起舞,飞入山谷深处。


村中老屋的板壁上,仍留有文革时期的革命标语,字迹斑驳,却依旧请晰可辨,仿佛诉说那段特殊岁月的回响。


上董村还有流传了三百余年的七夕庙会。


途中偶遇金溪水库大坝,此前多次驾车经过坦五线公路,总想一睹其貌,却不得其门?,这次终于如愿以偿,站在水库大坝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前,豁然开朗。



离开界坑乡上董村,我驱车前往霞嵊,不走回头路,途中在巽宅吃了馄饨,三十年老店,此时,突然下雨如骤,雨停然后再到霞嵊村。

霞一村的拦水坝横卧溪流之上,水声潺潺,与周围青山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景致。

继续前行至霞二村,村庄依山而错落有致,虽不繁华,却透着一股宁静与安详。




山坑
坦五线从巽宅往碧莲方向开过来,公路边赫然出现一个写着“山坑”的山洞,好奇的拐进去,一探究竟山坑在哪里,我顺着山路一直到舟洋,有一岔路口,马路指示牌一个方向开往应界坑,一个方向开往后九降。

我犹豫停下了,没有继续往里走,回头开出来,停在山川村,进村绕了一圈,看了珊川书院,山川纪念馆。认真阅读了山川村的简介,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