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吕曙光 胡昕
在天中大地的练江河畔,一座兼具生态净化与景观观赏功能的湿地植物园正焕发着生机与活力。这座西起迎宾大道、东至京港澳高速东第三大坝,南邻第三污水处理厂、北接练江河主河道的园区,不仅是练江河东段综合治理工程的点睛之笔,更以“第三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植物园”之名,诉说着城市与水的和谐共生。
漫步园中,1.4公里的东西跨度间,4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孕育着20万平方米的湿地秘境。这里是海绵城市理念的生动实践地——透水园路让雨水自然渗透,下沉式绿地锁住地表径流,植草沟、旱溪与生态驳岸串联起“渗、滞、蓄、净、用、排”的生态循环。土壤的吸附、植物的过滤、微生物的分解,三重协同作用在无声处完成着污水污泥的净化,用最自然的方式守护着水体清澈。
湿地深处,三大功能区各显其能。6万平方米的生态塘区,以5万平方米的开阔水面为基,默默降低着水中COD;5万平方米的表流湿地区,3万平方米水面专攻尾水氮磷消减;4万平方米的沉水植物区则构建起完善生物链,成为水质的“终极保障者”。从净化到提质,每一片水域都在履行着守护生态的使命。
而生态之美,更在景观中绽放。迎客桥迎宾朋,清风台沐惠风,百花亭聚芬芳,26处景观点缀其间;13个小岛星罗棋布,7座溢流坝碧波荡漾。73种乔木、44种地被小苗,加上海棠、银杏、国槐等135种节水耐旱植物,共同编织出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自然画卷,让每一步行走都与绿意相拥。
水因城而美,城因水而兴。这座湿地植物园的崛起,正是天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从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到改善水体质量,从构建生态湿地到营造宜居环境,天中人正以行动描绘着“天蓝、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蓝图,让每一滴清水都成为城市的眼眸,每一片绿意都化作发展的底色。
如今的练江河畔,湿地如镜,映照出大美天中的生态新篇;流水似弦,奏响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乐章。(编辑 詹云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