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擦亮“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文旅品牌。在历史长河中,广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廉洁文化作为其中一颗璀璨明珠,与蜀道文化、三国文化、历史名人文化、革命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奏响独具特色的蜀道廉韵。8月1日起,“蜀道清风”微信公众号推出“蜀道廉韵”周末特别栏目,带您探寻广元跨越千年的廉洁印记,感受廉洁文化绽放的时代光芒。
从蜀道驿站看廉政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邮驿系统的国家之一,在蜀道上十里一铺,四十里一驿。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蜀道上是如何严管驿传的。
汉德驿
汉德驿。
蜀道沿途有不少以某某铺、某某驿命名的地方, 在剑门蜀道上有一处仿照古代驿站的形制修建的建筑,名为汉德驿。 我国古代驿铺、驿站 设有驿丞管理,一般配备驿马、马夫、杠夫,还设有公馆、文书等,既负责护树、护路和沿途邮传、治安问题,又负责接待往来公差官吏及公物的运送 等。 为保证驿站权力的规范行使,历朝历代都建立了严格的廉政制度对往来公差官吏加以约束,其中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现在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相契合。
据相关史料记载,主要措施有七条:一是严禁接待无依凭。《汉书》多处记载,出入驿站要有符传凭证。《宋史·太宗本纪》和《宋史·舆服志》记载,宋代曾先后以银牌、枢密院牒、枢密院券作为乘驿凭证。明代曾以马牌作为乘驿凭证。二是不许中途候接,严禁迎来送往。规定“凡给夫马,具要一程送一程,不许中途候接”。三是禁驿递滥差及定廪给,严禁公共交通资源私用和做人情。嘉靖二十年,朝廷明确规定,“凡不急公文或人情手本,不许驿站应付”“擅动驿马,逢迎应付之事,滥派滥应必受处分”。四是只许应付一关,严禁公差使臣索要。嘉靖十八年驿站实行新规,“凡过往公差只许应付一关,其米各随地方土产,不许勒要大米,亦不许驿递兼支”,以此杜绝公差使臣收取地方财务。五是禁辱下官,严禁以上欺下。明朝驿站规定“如有作威荣辱下官、刑笞夫卒,故违规章者,上提题参”。六是禁驻地干扰,严禁驻地方军政官员干扰驿传。《明史》记载,“凡驻地军政官员向驿递索要供应及设置筵席,低价强卖货物等项,着各地抚、官严加禁革、访察参问”;七是严惩渎职误事。对驿站管理人员“有包揽侵费,临期躲避误事,从重问罪”的规定。
禁约碑
利阆道,也称广宁驿道,是明清时期利州(广元)至阆中的蜀道,因阆中古称保宁府,故有此称。作为古代东川道的一部分,利阆道从利州与金牛道分道南行,由大南山南麓的古南驿道逶迤南下阆中,于阆中连接米仓道。
利阆道。
在利州区龙潭乡回民村党家沟(利阆古道思贤铺所在地),有一块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碑高1米、宽0.6米、厚0.07米。碑文标题横排“禁约”,碑文竖排“不许交界迎送”,碑文落款为“万历(二年二月)立”,距今已有400余年。此碑是目前广元市发现的唯一一块,甚至四川地区少见的关于官员迎送的禁约碑,十分罕见。
禁约碑。
从碑文内容来看,与公元1397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布的《大明律》“凡上司官及使客经过若监察御使、按察司官出巡按治,而所在各衙门官吏出郭迎送者,杖九十。”(《大明律》卷十二,《明会典》卷一百二十九《仪制》“禁止迎送”条)相同。佐证着我国古代吏治文化中崇廉尚俭的治理智慧。此类勒石立约的行为,既是当时整肃官场陋习的实证,更彰显着中华文明“清慎勤”的廉政基因。
启 示
通过探寻古蜀道上的驿站、驿铺,不难看出历朝历代对公差官吏的严格管理与约束,这侧面反映出中国从严吏治、从严监管的悠久历史。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悠久厚重的蜀道文化中找寻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传承“廉洁基因”,涵养清风正气,持续筑牢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你还知道蜀道上的哪些廉洁点位吗?
“千年蜀道 百里廉音”
广元市廉洁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正在火热进行中
快来投稿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