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正值暑假,当清晨的阳光掠过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的雕像时,展厅里已是人头攒动。专程从内蒙古赤峰市赶来的16岁初中生姚宇涵,在“跳泥浆池压井喷”短片播放处驻足良久,用手机记录下泛黄的影像资料与锈迹斑斑的馆藏工具。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游客量已突破100万人次。
走在大庆油田铁人一口井教育培训基地的砖石路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铿锵旋律不时响起,一场专题培训正在此开展。参与人员中有的弓身扛起沉重钻杆,有的紧握粗绳合力拉动绞车,在“人拉肩扛”沉浸式体验中重温当年石油会战时期的创业豪情。
据铁人学院实训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坤介绍,自2023年8月推出“踏着铁人脚步走·艰苦奋斗再出发”主题培训项目以来,已累计有12000余人次参与,目前预约已排至年底。
在大庆,像这样的工业遗产,正串联成一条条红色旅游热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大庆石油科技馆科普展厅,一群小学生围着讲解员,目光紧盯着玻璃展柜里的钻井工具。“这是什么钻头?”“为什么要钻这么深?”一连串问题抛过来,讲解员笑着把石油会战历史融进答案:“当年的石油工人说,‘国家缺油,我们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让原油咕咚咕咚往外冒’。”这里就像一个讲述“科学知识与铁人精神”的生动课堂,学生们循着历史足迹,触摸奋斗温度,“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悄然扎根。
此外,大庆还创新推出“场景式”研学模式,推动60余处特色研学场景向研学市场开放。同时,通过“互动式”体验增强吸引力,精心策划“感悟红色力量”等10余条精品线路,开发“大庆小铁”系列文创产品,推出“小油娃上井记”等百堂研学课程,相关项目预约量持续攀升。
从静态瞻仰到动态体验,从历史回溯到科技探秘,大庆红色旅游蓬勃发展。近年来,这座城市携手油田企业,充分挖掘本地工业遗产。目前,19个像“铁人一口井”“中四队”这样的各级工业遗产重新焕发生机,25个省部级以上教育基地串起成长课堂,数条红色旅游线路让“石油记忆”可触可感。(记者张晓雨、王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