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水寒山
千岩头,如同它的名字,以山为美,以石为傲。千岩头也称“赤岩头”,是一个需要走回头路的悬崖村庄,千岩头上的风景秀丽,属浙江省3A村庄,最著名的是石斑岩(石板岩),也叫“大船岩”,屹立在山谷的正中央,象一艘正在起航的大铁轮,大船岩周围尽是高不可攀的凌空峭壁,仅有一条窄窄的山脊线。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千岩头是个谜,石斑岩更是个谜,它在永嘉西北山区的最角落,海拔在700米上下,有人说它属于界坑乡,有人说它属于巽宅镇,不管它属于哪里,那里依然是个“高冷”的景点,平时少有来人,但有一句话自古流传,巽宅风光石斑岩为最。



石斑岩东西走向,东高西低,东端断崖,呈片岩状,险为首要,也有人叫它“小华山”,长度约在三四百米,站在千岩头村子中的观景台看,就象一道天然的屏障。自古名山多出庙,悬崖绝壁是胡公,石斑岩上有“胡公殿”,这三四百米长度百分之九十是台阶,建筑物就一个“心仪亭”,一道山门,一座大殿,大殿背后最高处叫玉皇顶,再往东是下坡的岩背直至断崖。


在石斑岩上行走的时候,我一脚踩在了一首诗上,“万吨巨轮泊林海,一只雄狮镇船楼,雄狮昂首瞭寰宇,巨轮载宝献神州。”这是一九九一年在岩上造路时,留在岩坪上的石刻,基本上反映了石斑岩的风貌。石斑岩虽然陡峭,但攀附在岩壁上的草木,生长依然茂盛,些许树木也能在悬崖上成材。树木遮挡了不少视线,但从石斑岩上能看到一根棒柱岩独自矗立,高出谷底许多,远处是一朵白云之下的金溪水库。



千岩头的揽云亭、追风亭都是远眺石斑岩的观景台,也是观看千岩头唯一春耕、秋黄的好地方,千岩头百姓在悬崖上开僻了一方梯田,与陡峭、险峻争夺千百年的生活,每一幅日出时的劳作场景,都是农耕文化的壮阔。千岩头以岩石奇特,数量繁多而闻名,四周分布着蘑菇岩、寺院岩、绢机岩、螺旋岩、百丈岩、金香岩、雷公岩、观音岩、夫妻岩、天烛岩、鼓盘岩、大轿岩、驼峰隐师岩、背媳岩等。



因为山高林密好藏人,千岩头也曾是红十三军活动的根据地,所以,还有“红军洞”这样的景点。又怕是阳了,中午的时候,我头重脚轻,有些乏力,脚步轻飘飘的。这次游玩千岩头,只到达了蘑菇岩,未能如愿到达“红军洞”、寺院岩、夫妻岩等有名的景点,或许有些遗憾。



千岩头是信岙的一个自然村,回程的时候,我走了信岙这条道,信岙四周的山景也有几分姿色,村后的梯田,层叠光滑的堆石,象似在后花园精心堆砌的假山。



信岙与千岩头只隔了一座山,从信岙的那一侧,我见到了另一方向的蘑菇岩、夫妻岩、寺院岩,自然而然,也谈起了建在寺院岩的那座观景台。


石斑岩(大船岩)离旧住如此之近,就隔着一条窄窄的狭谷,只是,旧住的地势低于石斑岩,似在码头仰望一艘舰船。有一条栈道是从旧住直插谷底的,附近几个村庄的栈道,也朝着石斑岩行进的方向,我刻意选中了旧住。


栈道少有人来,但系在树枝上的红飘带,证明曾有人来过。用来辨别方向的指示牌,被腐烂连根拔起,竹子被绊倒了,横卧在中间再给行人使绊子。石斑岩固然美丽,但没人像我一样站在旧住的谷底,用一种高高抬起的眼神仰望,谁都愿意在更高的千岩头,居高临下。


路 园 坑

羊栏坳的指示牌

路园坑三两间大寨房,与外龙挨得太近,太过相似的命运,太过相似的终了。路园坑有树梅,点缀在这个即将的春天,嘤嘤嗡嗡的翅膀,不可能轻信这是一树冬雪。除石斑岩外,外龙守着“一柱擎天”,守着一处清流流过的山涧,这一切的记载,都在羊栏坳的那块木牌上收载着。
小 坑


这我信还是不信呢?小坑人家与旧住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原来小坑有姑娘是从旧住下嫁过来的,旧(舅)住的地方成了旧住。
小坑想抓住的,也是石斑岩这艘大航船,小坑在石斑岩的右前方,观景台也是观赏一束光从东方打到石斑岩的最好位置,所以,小坑直接大胆认领了石斑岩景区这块牌子。



小坑避居鲤鱼山之上,山人没有比安居乐业更大的奢望,当村子牛瘟突降,束手无策的时候,村民依梦境,将一个叫季九的尊神请了回来,于鲤鱼山水口立庙以求去灾解祸。根据碑记,季九生于南宋的福建铜棱县,为明初的名将,逐鹿(温州古城也叫鹿城,有白鹿绕城的传说)青田县尖刀山横峰洞坐化成神。元代立朝将近百年而亡,福建也可能无铜棱县的地方,明初更无季九、季七、季十一三兄弟的将军,故事有虚构成分,但古时各村确有建水口庙的习惯。



或许,山人无以慰藉,除了绝望、无奈,只能祈求神明,以抗天祸。但鲤鱼山季九元帅殿建的位置很特殊,落在鲤鱼口瀑布之上,成了如今的一大景观,大殿底下流水倾泄而出,形成鲤鱼口瀑布,山洪季节,大殿不曾受到任何影响,本身也是一个奇迹。



除了石斑岩,小坑有自己的万般景致,古道似乎是从鲤鱼口瀑布之下的岩壁攀附上来的,到达观景平台。以鲤鱼口瀑布为中心,小坑正在打造一条环线景观,从季九元帅大殿起步,穿过一处自然天成的岩洞(不能确定是不是灵龟上壁景点),下到鲤鱼口瀑布底,或是直行悬崖台地梯田,抬头,这条道凌空在悬崖绝壁之间。我翻山越岭,只为小坑不一样的风景,鼻头梁洞、酒壶岩、尖刀岩、野熊洞,因为没有明显的标志,走失了寻找的方向。



小编注:旧住村有古道通往巽宅镇金溪水库金溪村,古道全长8000米许,累计爬升600米许,土石为基,是古时小坑等地村民经金溪去往巽宅乃至县城的主要通道。古道行于翠林修竹,流水淙淙于乱石,飞瀑轰坠于碧潭,古宅错落有致,石板岩立若嶂,风光旖旎,三个小时可至,当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