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的行旅——30年代文化名人在青岛》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讲述的是老舍在青岛的经历。老舍和市南区有着太多的渊源,不如我们一起走近瞧瞧。
青岛是颗绿珠,偶然放在北国尘沙为雾、风暴为潮的黄色地图边儿上,老舍这样描述他眼中的青岛。
1934年8月,一艘轮船靠泊青岛港。从船上下来的老舍带着行李,准备到山东大学任教。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这座海滨城市将成为他创作的黄金之地。
在青岛的三年里,这位未来的“人民艺术家”完成了《骆驼祥子》《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代表作。80多年后,当人们漫步在黄县路老舍故居或老舍公园,依然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深深眷恋。
1934年夏天,老舍辞去济南齐鲁大学教职来到青岛,受聘为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描绘青岛:“北中国的景物是由大漠的风与黄河的水得到色彩与情调:荒、燥、寒、旷、灰黄。在这以尘沙为雾、以风暴为潮的北国里,青岛是颗绿珠,好似偶然地放在那黄色的地图的边儿上。”
老舍初到青岛时住在莱芜一路(今登州路),不久迁居金口二路(今金口三路2号乙)。据诗人臧克家回忆,老舍家中“右壁上挂满了刀矛棍棒”,他为了锻炼身体,天天练武不辍。黄昏时分,两人常沿着太平路漫步西行,看“碧海蓝天,辽阔无际”。
1936年夏天,老舍做出了人生重要决定:辞去山大教职,专心从事创作。正是在青岛,他实现了“从优秀作家向伟大作家的转变”,以一部《骆驼祥子》为城市贫民立传,彰显作家的普世良知。
因金口路住处受房东干扰,老舍一家最终搬到了黄县路6号(今12号)。这是一座红瓦黄墙的二层德式小楼,老舍租住了一层约百平方米的空间。这里环境清幽,周围有树林,老舍每天清晨在树林中练武,随后开始一天的写作。
在这座小楼里,老舍迎来了创作生涯的巅峰:
1936年,他动笔创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为了塑造真实的人力车夫形象,老舍邀请青岛当地车夫到家中做客,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青岛的人力车夫分为三类:在宅中当家庭车夫、自己有车上街拉车、租车厂的车拉客。这三种状态最终都融入了祥子这一角色。
老舍曾形容这部作品是“笔尖上都能滴出血和泪来”的创作。除《骆驼祥子》外,他还完成了长篇小说《文博士》、中篇《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断魂枪》等作品。
在青岛的三年间,老舍创作成果丰硕。他将《蛤藻集》中的作品称为“见景生情”之作,而《樱海集》书名则源于“开开屋门,正看到邻家院里的一树樱花。再一探头,由两所房子中间的间隙看见一小块儿绿海”。
老舍在青岛的生活充满情趣。他喜爱京剧,尤其擅长老旦唱腔,学的是龚云甫流派。无论在家中、酒馆还是学校,一有机会他就会唱上一段。
在《青岛与山大》一文中,老舍幽默地描述了他的夏日生活:
“这是第一次在青岛过夏。咱算开了眼,可是只能算是开眼,没有别的好处。就拿海水浴说吧,咱在海边上亲眼看见了洋光眼子(裸体),可是咱自家不敢露一手儿。”
老舍好客是出了名的,家中常常高朋满座。夫人胡絜青回忆:“最使他难忘的,还是在山东认识的那许多终生不渝的知己好友。”洪深、王统照、臧克家、吴伯箫等文坛名家都是那时结交的。
三个孩子中有两个在青岛降生,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女儿舒济后来回忆:“我总是缠着父亲,说要写字,他马上就拿来一张稿纸,任由我在上面乱写乱画。”
如今位于黄县路12号的老舍故居,已成为中国首个以文学作品命名的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黑漆铁皮拉丝大门两侧,分别悬挂着“老舍·老舍”和“骆驼祥子博物馆”两块竖牌。
“老舍·老舍”的命名寓意“老舍的老房子”。这座建筑原为二层德式小楼,老舍当时租住的一层已恢复原貌,展示着家人捐赠的老舍生前物品及创作资料。二层现辟为活动空间,常举办诗文品读活动。
在博物馆内,参观者可以看到《骆驼祥子》的各种版本、改编剧本以及电影海报。特别珍贵的是老舍写作《骆驼祥子》时使用的书桌复原场景,让观众仿佛看到作家伏案疾书的身影。
为纪念这位与青岛结下深厚缘分的作家,2000年7月,市南区政府将安徽路游园正式命名为老舍公园。这座公园的历史可追溯到德国占领时期,当时称“梯利华兹街心花园”,是青岛早期公园之一。
公园最南端的悬铃木下,竖立着老舍的胸像铜雕。基座正面刻有老舍夫人胡絜青题写的“老舍先生”,前方底座西侧白色大理石上刻着《五月的青岛》节录。
三部平放的著作铜雕封面刻着“樱海集”书名,东侧斜立的三部著作书背则分别刻着“蛤藻集”“RICKSAW BOY”和“骆驼祥子”。这些雕塑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将老舍的文学成就永久镌刻在青岛的城市空间中。
老舍离开青岛时正值全面抗战爆发,他最终未能实现战后重返青岛定居的愿望。但青岛从未忘记这位“人民艺术家”:1999年,市南区政府投资千万元改造安徽路游园,次年正式命名为老舍公园。
2010年,黄县路12号故居作为中国首个以文学作品命名的博物馆——骆驼祥子博物馆对外开放。每到柿子成熟的季节,总有文学爱好者带着老舍的作品,在公园铜像前或故居庭院里驻足。
组图丨南四十亩、《如歌的行旅》纪录片、市南区文化旅游局、小胖虎儿
来源:微市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