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之际,走进宣威市来宾街道虎头山“云间红”长征文化公园,只见青瓦白墙的“红军村”里游人如织,战斗遗址旁的讲解声此起彼伏。自去年春节开园以来,这里已接待游客逾6万人次,成为滇东北红色旅游与乡村旅居融合的新地标。
红色资源“活”起来
1936年3月23日,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将领指挥下,于虎头山与数倍于己的敌军激战,300余名红军指战员血洒疆场,铸就了红军长征过云南的壮烈篇章。1979年,国家级陵园——虎头山红军烈士陵园在此建立,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配套设施不足制约了红色资源的转化,年接待3万余人次的瞻仰活动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2024年,来宾街道投入2500万元启动公园建设,以“红旅、农旅、乡旅”三链融合破局。通过盘活废弃煤矿用地、闲置厂房与民房,一期建成4.5平方公里核心区:5个历史文化展厅串联战斗遗址,21家特色商铺与111个旅居床位构成消费闭环,100余亩荷花绘就生态底色。“我们整合红色研学、非遗体验、乡村旅居等业态,让游客留得下来。”“虎头山·云间红”长征文化公园运营方负责人张嘉说。
旅居乡村“火”起来
“物价低、村民朴实,晚上还能带孩子数星星。”重庆游客陈洁带着两个孩子已在此避暑一周,她计划把这里的乡村气息朋友圈,“让朋友们也来住住。”像陈洁一样的旅居客,正被“红色+乡村”双重体验深深吸引。
今年1月开园至今,公园点击量超百万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创新“固定收益+流水收益”模式预计年收入80万元,并按“235”机制分配:20%分红惠及监测对象,30%归社区集体,50%反哺基建。在云间红民宿外,村民王大姐边打扫卫生边笑着说:“现在园区做保洁月入3000元,土鸡蛋还能卖给游客,比种地强多啦!”目前项目已带动80人就业,辐射367户村民增收。
IP名片“亮”起来
宣威市文旅局局长詹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因地制宜、微改造、精提升”,同步推进“重走长征路”步道及1000亩观光产业带建设,持续深化“红色教育+农业产业+乡村旅居”融合,打造全国性红色文化IP名片。目前,公园二期工程已启动,高家村、崔营旅居村建设同步展开,力争把虎头山建设成为集红色教育、研学培训、乡村旅居于一体的示范样板。
从烈士陵园到旅居热土,这片曾见证烽火岁月的土地,正以红绿交融的崭新画卷,在乌蒙山深处续写新时代的“红色答卷”。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刘巧红 实习生 段建蕊
编辑:贺靖
审核:赵茜
二审:钟玲
终审:许建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