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是城市气质的密码。城市照明管理者吴春海带我们探访澳洲三城光影:墨尔本植物园亲子夜游的氛围、悉尼 CBD 内透灯光的璀璨、街头多功能灯杆的务实,既见运营细节,亦含照明功能与人文价值的思考,为平衡艺术、实用与可持续提供参考 —— 灯光服务人与城的互动,方是夜的温暖底色。(上图来源于网络)
皇家植物园光影夜游
澳洲光影活动最出名的肯定是悉尼灯光节,但两年都是7月去,与5月底至6月中的活动时间对不上,只能去主会场所在地悉尼歌剧院和达令港感受一下夜晚氛围,想象一下活动盛况。
悉尼歌剧院在非灯光节期间,每晚只在一组较小的贝壳进行投影灯光表演,由原住民艺术家创作
不过,澳洲冬天从来不缺光影活动,他们喜欢在一年最冷的夜晚添光加彩,提升城市活力。在墨尔本看过两个,去年看了在Central Park举办的Glow Winter Arts Festival,规模不大,免费,但作品水准不低。
去年在Central Park看到的免费光影艺术活动,小而精,品质不错
今年看了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的LIGHTSCAPE,全价门票44澳元(约合人民币200元),家庭门票会有一些优惠。光影装置的艺术性不算高,但氛围很好,我是周四晚上去,刚下完雨,很冷,观众数量却不少,看着观众人来人往,感觉就像移动着的200元钞票,真有点眼红。
观众以本地家庭为主,中间设置不少餐饮服务设施 观众以本地家庭为主,中间设置不少餐饮服务设施
按比较严格的标准,LIGHTSCAPE算不上纯粹的光影艺术,但不失为成功的光影夜游活动:
- 一是时间地点固定。每年6到8月在植物园举办,时长约1个半月,让观众形成稳定记忆,有利长期的品牌塑造。
- 二是游览动线清晰。沿着主园路绕一圈,长度约2公里,大概1个半小时可游完,虽然缺乏艺术惊喜,但对夜游项目来说很重要,起码不会找不着北。
- 三是观众定位准确。来之前以为游客居多,实际上基本是本地年轻父母带着小朋友的亲子游,装置、氛围和配套服务与观众需求吻合。
- 四是场景氛围热烈。主办单位包括索尼音乐,全程都有音乐伴随,加上灯光氛围缤纷,虽然光影装置不算惊艳,但情绪价值还是够的。
建筑灯光投影,大色块的视觉冲击
相比其他气氛组,这个作品相对艺术一点
大型灯光装置,艺术性不强,但氛围感不错
简单的透光设计,透出艺术气质
设在湖中的水幕灯光投影,以水生物为主题
沿路布置灯饰,兼具氛围和动线作用
悉尼建筑内透夜景
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虽然位列澳洲前三,但城市规模相比国内大城市来说不大,高楼基本集中在CBD区域,城市夜景则主要依托滨水界面呈现。墨尔本的夜景形态比较丰富,布里斯班就相对简单一些。
墨尔本雅拉河畔夜景
与火车同框的墨尔本CBD夜景
灯光干净利落的墨尔本战争纪念馆
布里斯班河畔夜景,相比悉尼、墨尔本暗淡
布里斯班市政厅,市中心少有的“亮点”
悉尼CBD面向海湾,加上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两大地标的加持,格局显得开阔,灯光夜景璀璨夺目。印象最深的是悉尼的建筑内透光,连续看了四个晚上(周二至周五),每晚都亮灯,应该是在安装室内照明时一并设置,色温没有限定,目测从3000K到6000K的都有,但彩光很少,只在达令港悉尼国际会展中心看到一些。内透光电费由谁支付不清楚,估计政府会有不少补贴,否则业主很难做到天天亮灯。
海港大桥视角的歌剧院及CBD夜景
歌剧院视角的海港大桥夜景
环形码头夜景,内敛大气
达令港的建筑内透光,透出浪漫气息 达令港的建筑内透光,透出浪漫气息
不经意的美好,将内透进行到底
悉尼多功能灯杆
这次最意外的是悉尼街道的多功能灯杆,一是想不到应用规模这么大,市区主要道路基本覆盖;二是想不到对需求这么重视,以需求为导向,有多功能需求的改,没需求的保留原状;三是想不到挂载率这么高,真是万物皆可挂。
市中心佐治街多功能灯杆的挂载合杆率很高
市区还有单纯的木质灯杆,没有多功能需求的保留原状
悉尼做对了什么?个人认为最重要是选对了逻辑:灯杆→多功能灯杆→智慧城市多功能灯杆,每个环节的需求都很扎实,合杆率高。国内喜欢越过多功能灯杆环节,一步到位智慧城市多功能灯杆,做些试点还行,全面推广风险极大。在连智慧城市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就要确定未来智慧城市需要在多功能灯杆上挂载什么设备具备多少功能,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由此推断出的需求不是真实的需求,更不是有人买单的需求,缺乏合理回报,前期的高投入很难持续。
在道路照明的基础上叠加功能,瞄准真实需求,才有永续发展的可能
悉尼的多功能灯杆定位很理性,首先是灯杆,提供基本的道路照明功能;其次是市政设备载体,能合的先合,解决目前紧迫的多杆合一问题;再次是需求导向,有需求的市政设备都可挂载,智慧设备可挂,非智慧设备也欢迎;最后是强调扩展性,采用统一接口的滑槽式杆体,外加适合重物的套筒方式,挂载不受限,只要智慧设备达到一定数量,自然而然会进阶成为智慧城市优良载体。
滑槽+套筒,轻的滑槽,重的套筒,万物皆可挂
滑槽接口的拓展性强
多功能灯杆上小巧玲珑的公交支付设备,可刷公交卡、手机和信用卡,智慧也可以很简单
秒懂作者
吴春海 深圳市市容景观事务中心 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
吴春海先生,中国照明学会理事、室外照明专业委会副主任,《照明工程学报》编委,广东省城乡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城市照明建设管理工作,参与深圳市多轮城市照明专项规划,负责深圳市多项大型城市照明项目,参编多项国标、行标和地标,曾获深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中照照明工程设计一等奖等奖项。近年关注光影艺术和暗夜保护,负责筹办深圳光影艺术季,参与大鹏星空公园创建工作,深圳西涌成为我国首个国际暗夜社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