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12日电(覃梅)行走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城乡,百年骑楼街“玉林十字街”上老字号与新业态交融,文创店中老故事与新创意碰撞,非遗工坊里传统技艺重生,尽显千年文脉与烟火生活的诗意交融。
作为玉林市主城区,玉州区自2023年起紧跟全市“文化塑城”战略,以千年文脉为根、创新实践为笔,奏响“以文铸魂、以文润城、以文乐民、以文致远”的乐章。
2025玉林“佼佼街”迎春花事在连心岛举办,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充满活力、年味浓郁的文化盛宴。玉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铸魂润心 夯实城市精神根基
玉州区以文化自信注入城市精神动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
其擦亮“玉见·春风”品牌,落实“四个一”机制,构建全方位传播体系:队伍建设上实施春风使者培育计划,拓展理论宣讲工作室;阵地建设创新“理论+文艺”形式,创作《文明消费润万家》等鼓儿书节目,走进连心岛、十字街等地宣讲,其中《文化自信三字诀》获评2024年度广西优秀理论宣讲报告,为玉林市唯一获奖作品;资源库建设集人才、资料等一体,实现共享;统筹线上线下打造“头雁+榜样+基层”宣讲矩阵,筑牢城市发展思想根基。
深挖底蕴 厚植文化发展沃土
玉州区聚力打造文化塑城2.0版本,深挖千年历史文化宝藏,让岭南文化、香料文化等绽放新彩。
2025“活力夜广西”嘉年华玉林主场活动在十字街举行,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玉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历史传承上,实施粤东会馆等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活化“十字街”、州珮等历史文化街区,构建“骑楼画廊+非遗展演+沉浸式体验”空间,打造“玉州好戏”文化IP矩阵。同时深化“非遗+”融合,引入特色业态,推出200余款文创产品,让历史街区成为市民怀旧、游客探古的热门地。
非遗传承方面,新增多名代表性传承人,一批地方特色非遗代表性项目入选各级名录。此外,玉州区还获得“广西龙狮运动之乡”称号。
创新活动 点燃文化热潮
丰富的文化活动激活城市氛围,今年以来,玉州区举办“佼佼街”迎春花事、端午夏至系列活动等,累计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上半年接待国内游客640.9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98亿元,同比增长均超两位数。
十字街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生活。玉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十字街·金城中心商业街区、玉林南兴广场分别获评广西十大“民俗古韵”“夜间烟火”特色街区。系列活动助推玉林文旅形象亮相八桂、闪耀全国。
文化惠民方面,持续深化“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工程,创新实施“四季村晚”“非遗电影周”等活动,累计举办惠民演出63场次,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44场次。推广全民阅读,构建“15分钟阅读圈”,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让文化红利惠及群众。
声动玉州 融媒矩阵传向四海
玉州文化塑城成果借全域传播网络走向全国。聚焦“文旅融合”“文脉传承创新”等,玉州故事17次登上央视等国家级媒体,全媒体传播量达5亿次,激发群众文化自信,提升城市影响力。
“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鹏垌村农文旅”等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玉州区还深度参与《文化玉林讲坛》非遗专题摄制,启动《画说·茂岑》等典籍编纂,推进“玉见·清风”新闻品牌建设,通过多维度内容生产提升城市文化辨识度、吸引力和辐射力。
文明建设 涵养城市气质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仁东镇石地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玉城街道东岳社区、参皇养殖集团荣膺“全国文明单位”,榜样力量带动全区向上向善。
文明培育全面覆盖,清明祭扫、红色观影等活动吸引逾10万人次师生参与,“新时代好少年”等故事引领未成年人成长;乡村移风易俗成效显著,陈规陋习渐除,文明乡风滋养乡村。
文明实践服务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遍布城乡。在“玉见·新风”品牌引领下,理论春风使者等三支队伍活跃城乡,开展“潮起三月三”等60余场活动,服务6000余人次。
玉州区文化塑城工程硕果累累,文化已成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鲜明标识。未来,玉州区将继续深化文化塑城战略,挖掘内涵、创新模式,让文化持续领航,书写更辉煌的发展篇章。(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