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又多了一张“国字号”文化名片。据多家媒体报道,三亚落笔洞遗址近日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最新公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单位名单”,成为海南省首个获此立项的遗址。
提起落笔洞,估计连很多三亚人都会挠头:“听说过,但没去过。”倒是市区那条落笔洞路,每天车来车往,成了最直接的免费广告。
这种地名比景点出名的现象,恰恰说明落笔洞的潜力被低估了。
资料图 来源:“吉阳商务”微信公号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陌生感反而藏着机会。三亚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游客对新奇的敏感度极高,打卡网红景点之余,是不是也想换换口味,来点不一样的?比如,探访一处“海南版人类起源地”。
确实,三亚的旅游标签太鲜明了,碧海蓝天、椰林沙滩、高端酒店。多少游客蜂拥而至,只为在亚龙湾的沙滩上晒晒太阳,在蜈支洲岛的海水里泡泡脚。这种单一的旅游模式虽然成功,却也给外面一些人“口实”,文旅文旅,文化和旅游是一家,三亚是旅游圣地、文化洼地?
如今,落笔洞来了,有机会成为国家级的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的是一万年前先民在海南岛的生存图景,你说算不算有文化?
当然算有文化,不过有文化也要讲出来,还要把它讲好。
资料图 来源:“吉阳商务”微信公号
石器、骨器、动物化石,若只孤立陈列,确实难引游客驻足。但文旅的精髓,从来不在“物”本身,而在“物”背后的叙事。文旅的点石成金,靠的是把考古碎片编织成跌宕故事。故事讲活了,石头便有了温度,遗址便有了灵魂,故事讲生动了,讲到广为流传了,游客自然愿意为这其貌不扬的石头买单。
有人可能会说:落笔洞能火吗?毕竟它不像三星堆那样有“青铜面具”这种爆款文物。其实,文化的魅力,从来不止于吸睛。对海南而言,落笔洞的独特性恰恰在于它是海南自己的故事,有这点,就够了。
当然,落笔洞要真正成为文旅新IP,不能只靠“国字号”头衔。三亚需要做的,是把考古的专业语言翻译成游客能听懂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遗址公园=玻璃展柜”的误区,而要把它作为一个活着的文化现场。比如,后续可以设计沉浸式体验项目,利用VR技术重现远古人类生活场景,开发适合亲子参与的模拟考古活动等等。
旅游业的长盛不衰不能只靠老天爷赏饭吃,更需要老祖宗留下的饭碗。落笔洞从“藏在深山”到如今的“国家立项”,也只是走了第一步。但无论如何,这支“落笔”,已经为三亚的文旅故事写下了新的开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