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融媒记者 郑皓匀 张翠娜 李秋玥 文/图
一条老街,半部富顺史。时至今日,富顺县城区仍较好地保存着多处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巷,在川内十分难得。青石板上斑驳的是时光,飞檐下流转的是烟火。在富顺,那些纵横交错的老街巷,像一本摊开的线装书,记录着千年古城的呼吸与脉动。荷香与茶香在这里交织,鼓声与笑声在这里共鸣,先贤智慧与青春创意在这里相遇。走进老街,仿佛打开了一扇时空之门。
湖山文脉入画来 荷香深处是故乡
立秋后的富顺西湖,褪去了盛夏的灼热,仍保留着荷塘最动人的风姿。微风掠过,绿浪翻涌,层层叠叠的莲叶间点缀着夏秋之交的景致。三三两两的游人沿着湖边石径漫步,或驻足拍照,或静坐亭中,任荷香沁入心脾,驱散三伏天的燥热。
这座始建于宋代的湖泊,被五府山、钟秀山、神龟山、玛瑙山合抱,形成“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景致。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诗篇,晚清“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更以“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顺西湖甲四川”盛赞其美。如今,西湖水面上分布着湖光亭、三孔石桥、九曲桥和碧波亭,这些建筑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为游人提供了更多赏景休憩的好去处。
当记者站在九曲桥上远眺时,湖畔的千佛寺在阳光映照下分外庄严,与苍翠的山色相映成趣;近旁的五府山上,烈士陵园肃穆静谧,高耸的纪念塔巍然挺立。而就在视线所及的湖岸转角处,几处烧烤摊已支起棚架,袅袅炊烟与荷香交织,勾勒出西湖街区的烟火气——西湖烧烤作为当地美食一绝,吸引着大量市民游客来此围坐,就着冰啤吃烤肉,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沿神龟山拾级而上,可眺望钟鼓楼的身影。这座历经沧桑的砖石建筑依然挺拔,第五层外壁的报时钟准时敲响,浑厚的钟声穿透炽热的空气,在湖山之间久久回荡,仿佛一位时光老人在讲述古城的厚重故事。
转过山麓,北宋庆历年间始建的富顺文庙静静矗立。棂星门巍然矗立,十二根冲天石柱直指苍穹,诉说着千年儒学的庄严与厚重。阳光为庙宇镀上一层金边,更显其肃穆文风。走进庙内,但见泥塑木雕巧夺天工,石刻作品栩栩如生——祥云缭绕间,蟠龙欲腾空而起;莲台之上,瑞兽似要跃然而出。这些凝聚着古代匠人心血的杰作,历经千年风雨依然熠熠生辉。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时常开展祈学活动。学子们整装肃立、祭拜先贤、击鼓明志、祈福许愿,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受传统礼仪之美,缅怀历代先贤,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富顺西湖-文庙片区是富顺较为繁华热闹的区域之一,紧邻的后街-北门巷也是当地居民聚居、商铺林立的主要街市,承载着无数富顺人的儿时记忆和浓浓乡愁。“我从小就在这片老街长大,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感情。”五府山社区党委书记黄显贞的眼中闪着光。在她的记忆里,老川剧院的锣鼓声、五府山上的毕业合影、“逛西湖去”的欢声笑语,都是老街最动人的音符。如今,随着瀑布公园的落成、烈士陵园的改造、豆花博物馆的打造,这条承载着乡愁的老街正在焕发新生。
连日来,富顺县第三届啤酒音乐嘉年华火热进行,市民游客在欣赏西湖美景之余,还能品尝特色美食,畅饮“贡创嗨啤”,感受“摇滚之夜”“港乐之夜”等主题活动的热烈氛围。不少游客表示,白天漫步西湖赏荷,晚上参加啤酒节狂欢,是富顺之行最惬意的安排。
古巷新颜话传承 红色记忆焕生机
走进改造后的后街-北门巷街区,青石板路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四周房屋立面褪去了岁月的斑驳,新漆的木窗棂与斑驳的老砖墙相映成趣。商铺门头换了新样式,却各具特色。街角的三角梅开得正艳,几位老人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闲话着家常。
这片街区的脉络可追溯至东汉章帝年间,而后时光在这里沉淀,形成了富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甘尚书院的飞檐翘角依然灵动,迎江门的石阶上足迹依稀可辨,关刀堤的老柳树垂下万千丝绦。而那些隐匿在街巷深处的邹家祠堂、马家祠堂,门楣上的雕花依然精美,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在后街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沿着青石街巷,寻访到一处隐匿在寻常巷陌间的民国建筑——宋洋楼。推开厚重的大门,时光仿佛倒流——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曾是中共富顺特支机关的办公驻地,多少革命志士在此运筹帷幄。2021年,富顺县对这座红色遗址进行了精心修缮,将宋洋楼打造为富顺党史馆。走进楼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静静陈列,诉说着富顺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的故事。
而后,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记者又来到了邹家祠堂。这座清代建筑的门厅保存完好,云纹、祥兽等浮雕图案清晰可辨。今年7月,四川省道德模范宋淑芳工作室在此挂牌成立,为这座古老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宋淑芳在后街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年82岁的她从2007年起,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自家饭厅建起了专为留守儿童提供义务辅导培训的辅导班,坚持每个周末为孩子们上课。这些年,她陪伴着孩子们茁壮成长,默默奉献着自己对孩子们真切的爱。2021年成立的“宋婆婆连心室”,更是将这份爱心延伸至社区调解和心理咨询服务。
“让老建筑‘活’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也能更好地将这里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后街社区相关负责人的这番话,道出了老建筑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深刻关联,而新生街上的川主庙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作为中共富顺县第一个党支部的所在地,川主庙承载着一段厚重而光荣的历史。当地将其精心打造为中共富顺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纪念小广场,塑立了富顺县第一个中共党员陈泽煌的雕像,让这里成为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
而当红色记忆与现代生活在这条老街上相遇时,一家名为“云树”的茶吧餐厅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清新雅致的装修风格既与老街风貌相得益彰,又独具特色。这家店铺的背后,是年轻的富顺姑娘周玉霞的创业梦想与浓浓乡愁。她告诉记者,从小她就在富顺的老街巷里玩耍,那些热闹的市井气息、儿时的美食,都深深烙印在她的心里。为此,她在2024年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倾注热爱为家乡精心打造出一个温暖的角落。谁也没想到,这家小小的茶吧餐厅随后借助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迅速走红。众多周边城市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打卡拍照,感受那份独有的惬意与舒适,在茶香中感受富顺的别样风情。
就在这条老街上,还有一道承载着无数富顺人记忆的美食——三道拐炸土豆。这家小店用金黄酥脆的土豆串起了几代富顺学子的青春回忆。每当放学时分,总能看到学生们三三两两结伴而来,就为那一口外酥里嫩的家乡味道。与富顺豆花、转盘羊肉汤等特色美食一样,这道看似简单的街边小吃,已然成为富顺人心中难以割舍的味觉记忆。
“我们不仅仅是要保存一处处建筑群落,更是在守护一份鲜活的历史记忆,如此才能讲好富顺故事。”富顺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保留老街风貌的同时,引入特色文化业态,让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交融,既传承文化基因,又展现独特魅力。
如今,漫步在老街上,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交融处处可见。西湖的荷香与老街的烟火在微风中交织,见证着千年文脉的传承与创新。棂星门前,学子们击鼓明志的庄严声响与茶吧的悠扬乐声相得益彰;宋婆婆辅导班里,稚嫩的读书声传递着希望的薪火;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默默守护着这座城市的精神根脉。
富顺这座千年古城,以独特的智慧将历史厚重转化为生活温度。青砖黛瓦间,豆花的醇香与文创的活力相映成趣;古老院落里,先人的智慧结晶与青春的创意火花交相辉映。阳光下的西湖波光潋滟,不仅倒映着“半城山色半城湖”的天然画卷,更展现出一座古城在守正创新中焕发的时代风采。
编辑:欧亚非
编审:张宏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