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的繁荣,始于茶,兴于文。石屏县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明清以来,汉文化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留下丰富文化遗产。为保护古城风貌肌理,石屏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小而精 真而美”的古城风貌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领略千年古城的传奇与魅力。对来到石屏的游客来说,感受小城百态最好的方式是走街串巷,从纵横交错的古巷道的“前世今生”中,寻觅石屏古城的历史文脉。
站在石屏县文城街,脚下这条铺满青石的街道,曾是清代“同庆号”普洱茶的总店原址,其历史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元年。当时,石屏人在西双版纳州易武设坊制茶,创立了“同庆号”。而在石屏本地,这座与易武紧密相连的茶厂原址,它宛如一座时光的桥梁,将我们带入石屏古城那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也见证着这座古城的保护与发展。
68岁的高兰萍仍住在同庆号原址的老宅中。她每天清扫店铺,整理货架,清点货物,这样的生活,她已坚持了40余载。与现在的超市、便利店相比,高兰萍的百货店仍然保持着上世纪的风格。现在负责经营的已经是她的女儿,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百货店见证了她人生的起起落落,而她也目睹了石屏古城的变化,成为古城记忆中温暖而珍贵的一部分。
市民 高兰萍说:“我家在古城里经营百货店40多年了,以前来文庙游玩的人比较多,古城的街道修缮了好多次,还保留着不少古建筑,像文庙、玉屏书院这些古建筑依然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吃烧豆腐的人越来越多,彝族烟盒舞、海菜腔等也传承得比较好。”
漫步在古城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文风鼎盛的年代。城内29条街巷形如龟壳裂纹,明清至民国时期建筑约占70%以上,私家花园连片成群,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宅、府第达192座,被誉为“滇南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历史的实物载体,更是石屏人“耕读传家”精神的生动体现。石屏古城以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烟火气息著称,不论游客何时来到古城,都会被这里完整的古民居古建筑群和浓浓的乡愁所吸引。
旅居客 陈鑫说:“我来自山西太原,在石屏住了大半年,在石屏我觉得最有意义的就是石屏的文化底蕴,包括袁嘉谷故居、石屏县博物馆这些地方都值得一来。石屏古城的民居保存得相对完整,当地的人保护意识很高,他们自己也会维护,在石屏古城居住比较舒适,住在民居里面会有一种穿越感。”
市民 彭莹洁说:“我觉得石屏古城游客越来越多了,小店也在增多,新开了很多咖啡店,对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也越来越多,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在保护好古城历史文化的同时,石屏县也积极探索古城的发展之路,让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石屏县以植入新业态等方式不断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石屏县以“文化+”为战略主轴,通过历史资源活化、艺术创新、业态升级和生态协同,在古城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文旅产业体系,形成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体验空间。同时,通过政府主导,汇聚各方力量,植入新业态,让古城的经济脉络注入了新动力。
孔祥敏 摄
冯宇 摄
从“同庆号”普洱茶原址的悠悠茶香,到石屏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再到如今在保护与发展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石屏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古城保护与发展之路。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在新时代的光芒下,必将继续绽放出璀璨的光彩,成为人们心中的文化家园。
记者:石屏县融媒体中心 陈戎南 陈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