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星宇 川观新闻记者 吴梦琳
近日,来自西安的游客魏女士反映,她8月8日带儿子到成都西岭雪山大飞水景区游玩时,孩子被野猴袭击,导致右腿两处咬伤和手臂一处抓伤。当前正值暑期旺季,不少自然景区内野猴的频繁出没,引发人们对景区安全管理及猴群治理的讨论。
大飞水景区回应:已第一时间为游客处理伤口
近期增加了2名巡查人员
西岭雪山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8月8日中午12时,野猴袭击事件发生后,西岭雪山前山大飞水景区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在景区内采用碘伏等消毒措施进行伤口处理,向游客开具《意外受伤情况证明》,详细告知后续费用报销流程、所需材料等事宜,并留下景区专人联系方式以便跟进,同时联系距景区10分钟路程的西岭镇公立卫生院,协调优先接诊。13时左右魏女士带孩子前往该卫生院接受进一步专业处理。
“猴子咬伤的情况比较少见,大部分为抓伤,抓伤大概占比90%。”景区工作人员坦言,由于大飞水景区位于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生态环境好,藏酋猴等野生动物时常会出没。加上最近天气炎热,来前山避暑的游客较多,难免会遇到野猴。“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落实各项提升措施,加强劝导、固定点位专人值守监管,全力为游客营造安全、舒适的游览环境。”
成都市西岭冰雪安仁文博国际文化旅游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最近我们在大飞水景区新增了5处广播语音提示,以及2名巡查人员负责劝导、指引游客,目前,景区内共有9名常态化巡查人员在3公里的游步道上进行驱猴工作。同时景区内两个商业摊点,工作人员在经营区域看到猴子也会进行驱赶。”
大飞水景区内已增加巡查值守的工作人员。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景区将从多方面升级现有措施:加密巡查值守,调整管控方案,针对重点路段安排专人值守,确保用餐时段重点区域监管无断档;在现有安全警示告知牌基础上,重点在野猴活动的游道、休息区等区域增设科普提示牌,通过详细介绍野生藏酋猴的生活习性、攻击性特点及安全防范知识,帮助游客更直观地了解其潜在危险;在游客中心已有应急药包的基础上,为现场巡查人员统一配备含碘伏、止血敷料等的应急药包,保障意外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应急处理;同时通过景区广播、现场工作人员劝导等方式加强行为引导,提醒游客与野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挑逗。
西岭雪山大飞水景区内“不要投喂野生动物”的警示牌。
多个景区正全面升级管理措施
探索野生动物长效保护机制
据了解,野猴出没带来游客安全隐患的问题并非孤例。一方面,由于野生猴群活动范围大,常出现在非固定区域;另一方面部分游客对警示缺乏重视,投喂、近距离拍摄等行为屡禁不止,让景区管理难上加难。
记者了解到,很多景区常出没的“猴哥”大多为保护动物,治理措施需在生态保护框架下推进。例如,峨眉山的藏酋猴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在景区海拔500—2000米,峨眉山景区范围内现有藏酋猴群约16群。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景区在猴群固定活动区域配备了30多名专业猴群管理员,对猴群日常活动进行监测,制止猴群和游客接触,劝阻游客投食和挑衅猴群等危险行为。同时在全山不同区域设有“观猴须知”提示牌,并公布了应急救援电话,方便游客及时求助。
因野生动物行为不可控,相关景区也正积极研究如何尽最大可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峨眉山景区表示将增加语音提示柱和一键求助桩等智能设备,西岭雪山景区也透露,接下来将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协会专家等一同进行考察、研究,积极探索猴群监测和保护管理方式,通过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生态搬迁和生态监测等措施,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受访者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