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大埗头码头是罗定历史上的重要水运枢纽和民生地标,其沧桑变迁承载着深厚的地方记忆:
核心功能与历史地位
货物装卸枢纽: 作为罗定主要的航运码头之一,大埗头曾是山区特产与广州日用百货水路运输的重要节点。解放前后,货物装卸完全依赖人力(扛、挑、抬、揹),并使用起重杆、双轨鸳鸯车(船岸传送)、双轮手推车等工具辅助作业。
居民生活命脉: 码头同时是城内居民主要的取水点和洗涤场所。由于罗城地势较高,枯水期河面与城中落差可达十多二十米,取水需攀爬数十级石阶及上坡路,挑一担水回家常需中途休息多次,是旧时生活艰辛的写照。
繁华见证: 航运鼎盛时期,傍晚时分,码头及其上下游停泊的木帆船黑压压一片,景象壮观,是罗定旧时繁荣商贸的直接体现。
地理与文化场景
位置与景观: 码头位于泷江边,具体位置在现今某座桥梁下方。附近曾是以广府文化为主,融合客家、闽潮文化的罗定州治所,具有“抚绥重地,门庭巨防”的战略地位。
民俗活动中心: 民国时期,大埗头是罗定端阳节赛龙舟的起点。赛事以坊庙和行业为单位,自发起点到中山公园(现教育局一带)文塔湾,沿江两岸人山人海,场面极为盛大。
岁月痕迹与现状
古老石阶: 历经数百年千千万万担水人和挑货工的踩踏,码头的石级及铺石早已磨损明显,留下深深的岁月痕迹。
功能消逝与遗存: 随着陆路交通发展取代水路运输,以及自来水普及结束“担水食”的历史,大埗头码头早已完成其历史使命。如今,它作为历史遗迹,仅剩老旧的石阶静卧于泷江之畔。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