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离家24天的林剑文被电子门禁拦在自家小区门外。人脸无法识别,他只好请小区保安帮忙开门。保安看着他问:你找谁?
24天没刮胡子,加上每日风吹日晒,让他看起来老了十岁。林剑文是集美区园博学校思政课教师。这个暑假,他踩着一辆11年前曾陪他进藏的旧山地车,带着7岁儿子林晞,用24天环闽骑行。父子俩按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南平—三明—龙岩—漳州—厦门的路线,把福建省8个地市走了一圈,行程达1226公里。
24天容貌大变样,小区门禁都无法识别了。
缘起
参加“行走的嘉庚课堂” 再送儿子一份“毕业礼物”
去年7月,林剑文带着儿子林晞参加了厦门晚报组织的“行走的嘉庚课堂”活动,7天6夜走访安溪、大田、长汀、古田。林剑文觉得,这种行走的课堂对孩子影响很大。今年儿子幼儿园毕业,林剑文决定送他一份“行走”的毕业礼物。
作为思政课老师,林剑文在学校教授有关生命健康教育的课程,他想以身作则,通过骑行来减肥。不过这一趟虽然辛苦,但是一路上抵不住美食的诱惑,24天他只减了2公斤。
2014年,林剑文曾一个人花了1个半月时间从泉州骑行到拉萨,那趟旅程他减重12公斤。这次临行前几日,林剑文带儿子骑行,坐在后座的林晞左脚被卷进山地车后轮受伤流血。他本想取消行程,但孩子天天追问“什么时候出发”,林剑文就给山地车后座做了防护,保证孩子脚不会再次卷入。5天后孩子伤口愈合,两人遂踏上行程。
挑战
台风、暴雨、27公里长上坡 信念支撑到终点
7月18日,父子俩从厦门启程。最开始的几天,因为是沿海岸线走,路比较好走。虽然在晋江遇到台风风很大,但是跟后面的行程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第四天行程难度加大,原定目的地福清,下午在渔溪镇因下雨主干道积水,交警拦路无法通行,父子第一次未按计划抵达目的地。
旅途中最艰难的时刻出现在7月26日。在宁德周宁县路段,导航提示连续上坡27公里,实际里程远不止。
上坡、下雨、天黑、无路灯、无餐饮,骑行困难叠加,林剑文体力严重透支。为节约饮水,他叮嘱孩子“水要省着点喝”,结果儿子渴了就喝,导致林剑文没水喝。当天只吃了早饭,路上吃一点水果充饥。林剑文载着儿子在漆黑的山路上仅凭太阳能手电筒微弱的光一直爬坡。“骑到崩溃,脑子里的念头是:为什么要出来骑行。”
就这样一路爬坡,将近晚上8点才抵达周宁城区。“是什么信念支撑你骑到终点?”记者问。林剑文说:“当时的念头是:不能让我的儿子露宿山里,一定要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
林剑文说,这趟旅程的一大收获就是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孩子今后遇到困难,会参照此次骑行经历,觉得眼前的困难都不是困难了。”
林剑文和儿子林晞合影。
收获
认识蜉蝣、石龙子、草蜥 “行走的课堂”带来成长
旅途中,林剑文每天都会拍短视频记录行程,并让林晞总结“今天的收获是什么”。一路上,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父子俩就用手机搜索一起学习。旅途中,一只小虫停在林剑文的车把上,后来网上搜索才知道是蜉蝣。他和儿子第一次见到蜉蝣。他告诉林晞蜉蝣生命很短,大多只有一两天,让儿子对珍惜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路上你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记者问林晞。“石龙子、草蜥、河蚌、罗非鱼、小螃蟹、大蜻蜓,还有蜉蝣……”林晞说了一大堆。
林晞还给记者讲述了路上他被石龙子咬到后大哭的事。当时石龙子咬到了林晞的手,林剑文用水滴石龙子的头部,才让它松口。第二天,父子俩又抓到了一只草蜥,林晞玩了一会儿就把它放生了。
一路上,林剑文看到什么就给儿子讲什么。遇到采石场,林剑文会给儿子讲采石的过程。路过西瓜田,父子俩也会停下来去看瓜熟了没有。
林剑文说,未来,他与儿子行走的课程还会继续。不一定要骑行,可以选择徒步或自驾。
厦门晚报记者 吴笛
图/受访者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