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过春节,还兴拜年。除了拜年,也就是吃喝酬醉,看看电视,以作消遣解闷之法。以日下我聊城来说,没什么地方可以玩去。影院剧院不开业,文娱场所也无,闲遛马路有何意思?不免想起70年前东昌府的一些风俗。关于正月里的“玩”,叙述一下,已成历史陈迹,且作前尘回忆而叫。

正月里,第一个玩的地方,是“逛东门口”。逛东门口这一趟子,包括逛城墙、上古楼,转回头来,上会馆看戏去,足让你玩得过瘾。
东门口,是在东城扭头门的南边,顺城墙往南,一大段地方,有里多地长。这里从大年初一这天就人烟闹市,摊贩如林,玩艺杂耍,纷纷登场。有讲评书的、说大鼓的、说坠子的、拉洋片的,不是一起两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个热闹劲啊无法形容。人是挤拥不透,一片吆喝声、喧闹声、锣鼓管弦声,好比北京的天桥、南京的夫子庙,好个繁华火爆的市场啊!“逛东门口”,是正月里城关和农村人们的一个生活娱乐享受。
东门口这个会场,多是拉圈子或撩场的江湖玩艺,卖吃头的有的是但不占重要部分。你想,大正月里,家家户户都有“过年货”,谁还想在外边吃饭?所以,东门口卖吃的东西全是“耍物” (吃着玩,不当饭),像凉粉、茶汤、山梨粘、水萝卜和糖果之类,没有包子、烧饼、馒头当饭吃的东西。

从前,大闺女、小媳妇们是不能随便出门的,认为少年妇女抛头露面不成体统,人家笑话。可是正月里逛东门口,却成了妇女解放的好日子,公婆也欣然答应儿媳妇等的要求,于是姊妹、妯娌相约做伴去逛逛玩玩大开眼界。
妇女多是缠足的,走路不惯,而且一溜大街也相当长,都是坐“小花车”前往。这小花车,即是独轮小红车,一个人由后面推,两边可坐四个人,有布垫子,并下垂花布围帘,因而名为“小花车”。那时“东洋车”还没兴过来,妇女出门走亲戚、下乡,多是坐这种花车或骑驴去。
逛东门口,有的索性趁此机会上上古楼。古楼上到紧紧顶上、最高的是古城第四层上,扶栏四下眺望,可看到全城的千家万户,瓦舍鳞比;四外护城河,水光荡漾,云树渺茫;城中央十字划分四条大街,商业繁茂,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可是看得人很小了。下得楼来还是逛东门口吧,摇山梨粘的,腔调那么诙谐动听而又音韵和谐,逗人发笑;拉洋片的,也是从外地来的,大溜木制带框框的架子,一张张的洋片,从架子这头,往里推送一张挨一张推动,那一头,另一个人接出再从另一层框框推回,如此边唱边推,声调合辙押韵,别有另一种风味。

这种洋片,是用长约九寸、方六寸的木框镶入放大的相片,不外是风景、戏剧人物或军队战争等。观众坐在一拉溜小板凳上,从两个小圆洞往里看,看到的是放大的景物,认为新奇好玩。有的故意加入“春宫”相片,赤裸裸猥亵镜头,引人好奇贪看,但不敢公开。
套圈儿,这个“套圈儿”,却是兴得年代不很久,约在民国二十年前后,才看到有这玩艺出现,也或是从别处蔓延于此地的。乍兴,觉得新奇,但是个赌博性质的活动。
圈儿,是用细竹笔扎的和碗口大小的圆圈,外边用藤线缠绕,它体质很轻,且含弹性,拿到手里颤忽忽而有韧劲,抛出去又蹦又跳,很难使它一下子稳定。干这行业的人,在空敞地段,扎个大圈子,圈子外容纳观众,也是顾客,圈内就摆一些赌胜获得物,如香皂、香烟、镜子、脸盆、茶具等等。这些物品,都离外栏有相当距离,谁要套圈,就给谁十个藤圈,一回抛一个。你站在栏杆外,望望认定套哪一种东西,就向它抛,很难套住。即使套到上头,也会乱跳乱蹦,结果落空。但也有套准的,这其中似乎有相当技巧在。如果你圈圈必赢,那么这圈主人就连连客气几句请你吸烟,不让你再套了。
逛城墙,这也是逛东门口玩耍中必玩的一项事情。从东门上城的马道斜坡登上城墙,纵目远眺,四圈景色尽收眼底一一城楼建筑,重檐斗203拱,外形双层,有如险要关隘,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往南、往北望去这一条青色巨龙,护卫城堡内外,千家万户,绿树参差,点缀得秀丽多姿。护城河的水,已是化冻了,清波粼粼,小舟往来,遥望浩瀚辽阔,爽人胸怀。从城墙上漫步行来,城上垛口处往下看看,又朝城里各处瞧瞧目不暇接,游人如云,喧笑跳跃,极其热闹。
城上还有从前遗留的铁炮,这是百年前军事防御的兵器,灌上药点燃,向外轰击,可以对攻城的敌人以重创。时代进化了,这种武器落伍了,也就废弃于城头,多年无人过问。人们按其体型巨细,呼为“大千斤”“二千斤”。
东昌府的城墙,是大明洪武年间由原来土城改建为砖石砌筑,它的规划设计及功能,以及建筑布局,具有高度的科学评价;城墙与城楼以其雄阔巍峨的形象与建筑工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
逛城墙,除了看看城内外的景物,欣赏欣赏城头上的风景,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之外,如果你不嫌累,可以随意溜达,走一遭罢。东城门上头,在几株苍松笼罩下,有一座二郎庙。进去看看,那三只眼的二郎神,面如敷粉,唇若涂朱,相貌英俊,威风凛凛。他脚下趴着一只狗,却是半瞑半睁眼,很驯善地蜷伏地下,并不吓人。狗也是泥塑的。猛一看去,浑身绕细毛,真跟活狗一样。据传说,二郎爷喂的这只“咬仙犬”,还时不时地去古楼底下、肉架子下边讨肉吃。一天,被卖肉的人猛地砸它一刀背,狗嗷嗷地跑了,当然,并不知它是神犬。后来,有人告诉卖肉的二郎神前的咬仙犬右腿快折了,是你那天打的吧?卖肉的吓毛了,急忙去东城头上,给二郎爷叩头上供,并请来塑神的师父,把狗的腿装塑好。其实,这全是迷信,人家哄咙他,他信以为真了。
逛城墙,如果从东城再逛到西城,太远了也太累了,但是,城墙上走走,似乎越走越有看不完的风景,无数的房舍、潺潺的河流、像蚂蚁似的人群,看也看不完呀。
从东城墙下去,饿了吗?到“瓮圈”去吃点东西。那里有一家“新民全灌汤包”倒不错;要不,闹两块又瘫又烂的山药,烫嘴的热,比蜜还甜,才花两个大子呢。 (东城门到“拗头门”中间的一段叫“瓮圈”,也有几十家商店)
在河沿上船吧。小船坐三至四人,划到护城河中心,碧波涟漪,它全解冻了。河中芬藻莹翠,游鳞往来,坐在船上,心旷神怡,别有风味。船划到旧米市街的南头,从这里下船去山陕会馆不远了。只花一个大子,坐坐船,觉得很惬意,很开眼界。
山陕会馆,从正月初一就唱戏。那里也是好大的会场,庙里庙外,个挨一个的摊子,卖吃头的,卖花炮的,卖小孩玩具的,真多真花哨。卖茶水的棚里,更是热闹,人声哄笑,男男女女,也是挤拥不透。
逛东门口,如果还上古楼,上城墙,再坐船到山陕会馆看戏,差不多一天下去了。当然,中间要在外边吃顿饭的。会馆外有的是零食,吃几个煎包,喝碗米粉,花不了几个钱。那时,电影还没兴到这里,但也有外地来的,临时赁房子放映的无声电影,幕小,设备简陋,却不少吸引人去看,以为这是新鲜玩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