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二十周年。二十年来,石泉县认真践行“两山理论”,依托秦巴汉水生态资源,持续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成功创建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了“金山银山”。行走的绿水青山,今天记者就带您去后柳水乡,看一看“活”起来的山水画卷。
石泉融媒记者 程元元:行走的绿水青山,石泉(融媒)记者程元元报到!看!在石泉后柳水乡,一江碧水“流金淌银”的画卷正在舒展!走!跟我一起划进这幅‘活’起来的山水画卷,去听听江水讲述的‘点水成金’新故事,去解锁后柳水乡藏在桨声灯影里的‘共富密码’!
夏日的后柳水乡,汉江碧波荡漾,摩托艇劈波斩浪、画舫悠然巡航,卡通游船载着欢声笑语穿梭,水上飞人腾空翻转的酷炫表演引得阵阵喝彩;天鹅湖边,乡土人才开展临水文艺演出,动听的歌声与热闹互动更使人流连。夜幕降临,游客在湖边搭起帐篷露营,感受水乡的自然馈赠......这些因绿水青山衍生的消费场景,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路径愈发清晰,既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也让“两山理论”在实践中绽放光彩。
游客 李女士:这个地方真的很舒适,夏天也很适合纳凉,河风吹着也很舒服,还有很多在这里唱歌的、表演才艺的,大家都可以来感受一下后柳水乡的惬意。
游客 黄先生:我们今天从西安过来,我感觉后柳水乡这个环境,确实比较优雅,当地人也非常的热情,晚上还是比较凉快的,我们在这地方把露营设备都支起来,感受一下晚上在后柳水乡露营的这种感觉。
早些年,后柳古镇房屋破旧、道路难行,游客寥寥,街巷里鲜少见到商铺的影子。如今,随着生态旅游兴起和老街改造提升,古镇彻底换了模样:街巷平整整洁,山水风光愈发迷人,往来游客络绎不绝。环境好了,人气旺了,越来越多经营者看中这里的潜力,纷纷在古镇开起了铺子,如今后柳古镇烟火气十足,成了游客青睐的打卡地,一派兴旺景象。
石泉县后柳古镇商户 康娇:以前后柳老街这边的房子又破又旧,路也不好走,哪有啥游客。现在不一样了,后柳镇生态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意是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后柳镇永红村村民何易健二十年前还是户普通农家,借着发展旅游产业这股东风,他利用自家房子先后开办农家乐、民宿,既保留了农家的质朴,又融入了舒适的体验。靠着“吃旅游饭”,何易健致了富。如今,背靠旅游大市场,永红村民宿如雨后春笋,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的生动体现,守护好山水底色,就能激活发展动能。
石泉县后柳镇永红村村民 何易健:节假日爆满,日收入也就是5000来块钱,一年总收入基本有50来万元。
守护绿水青山,离不开众人合力。镇村干部带头,村民主动参与,大家一同清扫街巷、整治河道、修剪绿植,让房前屋后更整洁,让汉江两岸更清爽。这场常态化的人居环境整治,正是后柳人用双手呵护生态、夯实“两山”转化根基的生动写照。
石泉县后柳镇党委宣传委员 唐山林:二十年来,后柳水乡用实践证明,守护好一江碧水、一片青山,就是守住了发展的根基。未来,我们会继续沿着‘两山’理论的路子走下去,让山水更秀、百姓更富,让后柳的绿色故事一直写下去。
石泉融媒记者 程元元:这就是我们石泉县后柳水乡“大变身”的成果!从“渔舟唱晚”到“游船如织”,从“靠水吃水”到“护水致富”,绿水青山的故事,安康天天上新!
石泉融媒记者:丁浩哲 程元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