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活动季 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正式开幕,续写草原文化新诗篇!

周末上哪疯,一站到赤峰!2025年8月8日,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公主湖畔,大地本身成为了画布。2025年8月8日,“时兴大地艺术 2025 第二站·克什克腾——旷野赤峰·龙腾草原”在此盛大揭幕,宣告一场以当代公共艺术为马,在“龙脊”上溯源的“寻龙之旅”正式展开。
本次大地艺术季由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主办,克什克腾文化旅游体育局承办,时兴NEArt协办,邀请汉斯(Hans Mes)、刘建华、刘杰、刘国栋、卢远良、谭勋等国内外艺术家,深入乌兰布统草原进行与环境深度融合的驻地创作,以当代艺术回应游牧智慧与生态哲思,开启从草籽间自然生长的大地艺术实践。
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俯瞰
大地生长:龙脊艺术走廊
来自文、旅、体、农、商各领域的嘉宾沿精心规划的“龙脊艺术走廊”穿行,在草原自然风貌与前沿艺术表达的碰撞间,感受时空的交织。
策展团队带领文、旅、体、农、商各领域嘉宾艺术巡游,2025年
艺术家Hans Mes在艺术巡游现场与自己创作的装置《人与自然》合影,2025年
艺术家刘国栋在艺术巡游现场,2025年
艺术家汉斯(Hans Mes)让花岗岩雕琢的人形,与天地签下共生的光影契约。雕塑作品《人与自然》高约三米,选用罗源红花岗岩打造,其特有的红褐色肌理与自然元素完美契合,具象化呈现了人类文明根植于自然母体、在生态滋养中成长发展的深刻意象。刘建华以从天而降的水滴——《天外之物》追溯西拉沐沦河的源头,从自然的形态中抽离出一个抽象、安静、纯粹的造型,让人不由得感受到草原与生活及艺术的密切关联,带来轻松、愉悦的感觉。刘杰于自然的怀抱中勾勒富有草原韵律的《天际线》,使用许多长短高低不一的槽钢,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塔状结构,不仅勾勒出时间的轮廓,也像空间中不断流动的声音,构成一篇和谐诗意的乐谱。《泼墨的山峰》由谭勋呈现,造型结合当代雕塑、颜真卿书法“屋漏痕”与绘画经验,在壮美的草原上宛如泼墨山水画一般一气呵成,在解构与重构中,浓淡叠压,层层递进,将文化的仪式感会归于平常心、日常情趣、率真自然,构建了另一重文化自信。
Hans Mes,《人与自然》,花岗石、耐厚钢,1.4×0.7×3.5米,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刘建华,《天外之物》,不锈钢、烤漆,高5.6米,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刘杰,《天际线》,金属,2×2×10米,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谭勋,《泼墨的山峰》,镜面不锈钢、金属,高3.5米,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刘国栋的《风牧昭乌达》以抽象化的金属剪影羊群复刻公主湖畔的牧歌回忆,通过轻薄的片状结构模拟剪纸语言,羊群低头“食草”或昂首“远望”的姿态,形成不断变幻的群落关系,静态的装置与绿色的草原行程对话,唤起人们对土地伦理的思考。《龙吟风语》则作为改造性公共艺术装置为横立山观景台赋予新的装饰性语言,以原铁架结构为骨架,一端镶嵌红山玉龙浮雕,在表面覆盖可晃动的金属鳞片,风过时如龙游云间,呼应草原的旷野气息和文化根脉,成为承载记忆与在地符号的打卡地标。卢远良创作的《白云影院》带领人们想象如白云般纯洁的哈达影院在风中飘扬;刘国栋与卢远良共创《龙迹再现》,是一件以自然倒木为媒介的生态公共艺术装置,通过重新组合草原上风化的树根、枝干与杉木支架,构建出一条蜿蜒盘踞的“木龙”,与远山流云相映,让枯木的沧桑与龙形的神性共同叙述土地的记忆,提示人们关注自然物质的循环与重生。
刘国栋,《风牧昭乌达》,金属喷漆,长1-1.3米×10,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刘国栋,《龙吟风语》,金属喷漆,20×4×7米,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卢远良,《白云影院》,金属喷漆,7.8×2.5×6.9米,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刘国栋&卢远良,《龙迹再现》,风倒木(榆树/杨树根系及主干),长35米,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开幕仪式上,项目总策划吴昊致辞,强调本次大地艺术季的长远视野,“我们坚信大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持久。艺术装置多采用耐候材质与稳固结构,力求深深扎根克什克腾沃土,成为滋养当地长远发展的文旅动能与文化地标。”
项目总策划吴昊为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致开幕辞,2025年。
旷野沙龙:思想碰撞现场
开幕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次思想的汇聚。两场旷野沙龙由X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尤洋、FT中文网出版人张延分别主持,汇聚参展艺术家刘建华、谭勋,海南国际文创周创始人王旭,麓湖A4X艺术中心馆长刘梓舟,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拓展总监吕凝珏,声音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策展人秦思源,以“龙脉艺塑·乡兴赤峰”为主题展开讨论。
“龙脉艺塑·乡兴赤峰”旷野沙龙现场,2025年。(从左至右嘉宾依次为X美术馆馆长、资深策展人尤洋,海南国际文创周创始人王旭,麓湖A4X艺术中心馆长刘梓舟,参展艺术家刘建华)
“龙脉艺塑·乡兴赤峰”旷野沙龙现场,2025年。(从左至右嘉宾依次为FT中文网出版人张延,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艺术拓展总监吕凝珏,参展艺术家谭勋,声音艺术博物馆创始人、策展人秦思源)
通过分享关于艺术、文旅的经历和经验,各位嘉宾聚焦探讨大地艺术与文化创新如何成为驱动草原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共同剖析大地艺术作为独特媒介,在破解文旅同质化困境、激活沉睡文化资源、促进老百姓增收就业方面的关键作用,为艺术赋能文化传承、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激活民力、提升民气、凝聚人气等全方位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
时尚破圈:多元共振之夜
此次活动除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转译,还有时尚界对大地艺术季的深度参与,嘉宾们沐浴在雨后阳光下领略乌兰布统草原与大地艺术装置相互映衬的绝美风光。电影《脐带》的放映,以动人的影像述说草原深沉的往事。放映现场人山人海,全场屏息凝神,无数观众,特别是草原游子,眼中泪光闪烁,被那份血脉相连的深情深深打动。
电影《脐带》放映,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而当暮色浸染草原,大地艺术季的脉动转向更感性的维度。嘉宾们穿梭于一个又一个非遗市集之间,体验蒙古族刺绣、浑善达克沙画、兽骨工艺品、陶布秀尔等克什克腾旗代表性非遗项目。亲手触摸这些古老技艺,让嘉宾们学习了纹样背后的生态密码、沙画承载的人沙哲学、兽骨图腾传递的生命信仰,以及回荡在陶布秀尔琴弦震颤中的游牧灵光。随着篝火被点燃,传统非遗表演在跃动的火光中焕发新生,马头琴齐奏、呼麦,搭配草原奔放的歌舞表演,编织出一片融汇民俗底蕴与当代时尚的沉浸场域。
非遗市集,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非遗民俗表演,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愈系代表唱作组合房东的猫表演,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中国内地音乐唱作人、创意广告人刘恋表演,时兴大地艺术 2025“旷野赤峰·龙腾草原”现场。
本次大地艺术季特别鸣谢与会嘉宾入住的公主湖蒙古包度假酒店,酒店以传统蒙古包为原型,采用手工木雕穹顶、民族纹饰挂毯及蒙元文化主题内饰,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游牧风情。时兴大地艺术季还联合米其林推荐餐厅“壮壮酒馆”,深度融合蒙餐精髓与当代烹饪美学,创新研发“龙乡一桌餐”特色宴席——山蘑菇炖牛蹄筋、咖喱昭乌达羊肉、山莴苣辣炒烟熏蒙黑猪五花、咸齑达里湖华子鱼汤、风缸猪肉炖酸菜炒敖汉小米、金丝奶豆腐配赤峰火龙果,丰富高端客群的美食选择,也以舌尖为媒,向世界传递北疆文化的创新活力。
公主湖蒙古包度假酒店
当红山玉龙的图腾在当代艺术中苏醒,“时兴大地艺术 2025 第二站·克什克腾——旷野赤峰·龙腾草原”让乌兰布统的旷野成为最辽阔的创作现场。牧民的回忆、艺术家的思考、游客的惊叹,正在共同续写草原文化新诗篇,讲述着克什克腾生生不息的故事与未来。
【展览标题】时兴大地艺术第二站·克什克腾:旷野赤峰·龙腾草原
【开幕时间】2025年8月8日
【开幕场地】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公主湖畔
【主办单位】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克什克腾旗文化旅游体育局
【协办单位】时兴NEArt
【参展艺术家】汉斯(Hans Mes)、刘建华、刘杰、刘国栋、卢远良、谭勋
汉斯(Hans Mes)
Hans Mes 生于1950年,出生地为荷兰Utrecht,1973-1979 进修于Groningen, MinervaAcademy of Arts,毕业后获得雕塑设计和纪念碑设计双学位。他的作品除了包含了纪念碑的大型雕塑项目外,还包括了一些小的雕塑、浮雕、肖像和纪念章的创作。
Hans 通常从收集与雕塑地点有关地信息开始他的创意。之后他会把用数码科技模拟好的作品附加在放置地点的图片上。这样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地点周边环境和其作品地塔配性,除去塔配性,融合性和空间性同时也是他考察作品的表现力的标准之一
在这些程序之后,Hans 才会考虑用料以及技术。用料和技术都必须最好地描述作品地精要。又此设计方法导致,除青铜和石头之外,他还使用水、铁、木和黄铜。Hans的工作室适应于许多不同地技术和工艺的创作,其中包括一个黄铜铸造间。在此工作室中,他全职忙于世界各地所向定做的艺术作品,而他的这些作品可谓隐性视觉艺术的标志。
刘建华
刘建华以综合材料为主要媒介进行创作,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陶瓷和综合材料作品反映了近年来不断困扰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问题。他的《日常·易碎》系列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首次展出,刘建华将日常用品复制成外表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的神秘物体。2008年,他一反先前多年对全球化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焦点的近距离直接关注,提出“无意义、无内容”的理念来进行创作,从2008年作品《无题》开始了一个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人语言体系。
刘杰
1983,出生于山西朔州,艺术家、艺瑾美术馆项目空间主理人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刘国栋
雕塑艺术家、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叙述空间公共艺术事务所联合创始⼈。
作为艺术家,他通过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将现成品、抽象结构等进行空间化、场景化的营造,以此达成受众与作品之间的理解与互动,进而期望构建具有东方情境的诗意化的公共空间。同时,他还致力参与、策划和组织公共艺术活动,践行具有日常叙事意义的公共艺术观念与文化理想。
卢远良
艺术家、策展人、出版人、中国公共艺术研究者大学教师。
1989年10月出生于广东惠州;2014年毕业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获艺术硕士(MFA)学位;2015-2016年供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公共艺术研究中心;2017-2018年供职于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目前,他在北京工作和生活,是知名公共艺术机构“叙述空间”的创始人、艺术总监。
作为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那时花开》《春暖花开》《水天一色》《菏泽牡丹》《柜子的纪念碑》等,他曾参加的展览包括明天当代雕塑奖深圳公共雕(2014)、前海公共艺术季(2016)塑展(2019)、山西万荣国际雕塑展(2020)云南滇池风土艺术季(2024);作为策展人,他主要以“公共艺术”的理念开展其社会实践工作,他曾参与策划的展览以及公共艺术项目包括“公共艺术节”(2012-2014)、张宇:民居场景展(2011-2016)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2017、2018)菏泽市中心城区一期城市雕塑(2021)、半月谈:惠安时刻--惠安雕艺大讲坛”(2022年至今)、北京地铁17号线03标段公共艺术项目(2023)、第七届中国(惠安)国际雕刻艺术节(2024);作为出版人,他曾负责编辑的专业出版物包括《发生·发声--中国公共艺术学术论文集》《中国公共艺术年鉴2016》《中国公共艺术三十年》。其多元化的实践经历,使他成为中国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新兴代表之一。
谭勋
雕塑家、当代艺术家,涉及领域涵盖:雕塑、公共艺术、装置、绘画、影像及展览策划等多以创作具有东方性精神与社会现实介入性的作品。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