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在街区拍照留念。王迎超/摄
中房报记者 王迎超 哈尔滨报道
华灯初上,秋风送凉。
8月13日晚上,刚刚开园不久的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内游人如织。游客们在一栋栋充满俄式风情的建筑前合影留念,逛得累了,便与三五亲友围坐一桌,点上一份俄餐,来上一扎啤酒。
这些始建于1900年左右的百年建筑群落经过修缮和精准招商引资,如今成为广大游客和本地市民争相打卡的俄式风情会客厅,完成了从“沉睡老建筑”到“文旅新地标”的华丽变身。
记者了解到,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只是哈尔滨市开展城市更新,开发文旅消费新场景的一个缩影。目前,哈尔滨市已成功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风貌区共25片,包括花园街、中华巴洛克街区和中央大街等。有越来越多的老建筑经过活化利用,成为展现哈尔滨独特魅力的“城市新名片”。
“当年我的小学老师家就住在这里,我还经常去她家里玩,如今我都是60多岁的老太太了,看到这里如今变得这么美,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这些建筑最早是中东铁路修建时为工程技术人员修建的集体宿舍,以前上年纪的人都叫“铁路官房”“苏联房”,因为外墙涂了黄色漆面,“黄房子”的称呼慢慢流传开来。
园区内共有15栋历史文化建筑。王迎超/摄
“这里就像一个俄罗斯的风情小镇,特有异域风情。来哈尔滨逛了中央大街、太阳岛之外,刚好赶上这里开园,就来打个卡,尝尝地道俄式大餐,感觉不虚此行。”接受采访时,广西游客宋女士兴奋不已。
步入园区,塔玛拉格鲁吉亚餐厅、马迭尔精酿啤酒屋、秋林洋行西餐、贝加尔时光中俄餐厅、莱客苏俄音乐餐吧等特色餐厅依次排开,俄式面包的麦香与咖啡的醇厚弥漫整个街区。市民游客在特色建筑、复古老爷车、巨型玫瑰熊前合影留念,孩子们在童话花园里嬉戏玩耍,不远处露台上传来的悠扬旋律与“老街乐队”的巡游表演相得益彰。夜色渐深,欧式仿古灯依次点亮,这些百年老建筑在光影中重焕新生。
游人们在音乐餐吧畅饮。王迎超/摄
街区开园即火爆,数据显示,8月9日~11日,这片历史文化街区迎来8.5万人次到访。”8月9日开园后,游客特别多,甚至有时我们开门都费劲。基本每晚都是座无虚席,有的顾客待到了凌晨才走,营业额最高一天达到了1.6万元,超过了我们此前的预期。”莱客苏俄音乐餐吧店长李燕东告诉记者,短短几天,已有了多位回头客,其中不乏外国人的身影。
街区吸引了不少游人打卡。王迎超/摄
1898年中东铁路开工,为解决俄籍工程技术人员居住需求,俄国设计师在此规划建造俄式民居,陆续形成了这片街区,后期这里成为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宿舍。2011年,居住在这片区域的2000多户居民被陆续迁出。岁月流逝,这片百年建筑群落一度沉寂,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020年,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2021年启动修缮工程,对18栋中东铁路时期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修复工作由哈尔滨城发投集团名城公司开展,通过“修旧如旧”的原则,再现了百年俄式“黄房子”的独特韵味与魅力。
2025年4月28日,南岗区成立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专班,住建、城管、街道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打造、灯饰亮化、招商引资等工作。
“招商方面,按照街区历史文化定位,专班先后谈了近50个商家,按照‘业态好、实力强、意愿强’的原则,选取了行业内具备一定知名度的商家进行精准招商,最终6月9日完成招商签约,马迭尔、波特曼、秋林、庆赫隆等餐饮行业的头部企业进驻,共同打造了这个俄式风情会客厅。”花园街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专班宣传组长邵鹏告诉记者,在哈尔滨,除了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冰雪大世界外,市民游客们又多了一个新的旅游打卡地,不但可以拍照留念,还能品尝到正宗的俄餐,感受百年老建筑带来的独特魅力。
下一步,南岗区将持续优化街区运营,结合季节特点和市民需求,丰富文化活动和消费业态,让这片焕发新生的百年街区成为展现冰城独特魅力的亮眼名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