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正是干燥炎热的时节。而两千多公里外的云南安宁,温润的夏风却已悄然吹拂,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55岁的退休教师于阿姨。她不仅自己来了,还带着86岁高龄的母亲和姨母,从辽阔的塞北,一头扎进了安宁温泉小镇的青山绿水之中,开启了一段寻求身心安宁的旅居生活。
对于习惯了家乡夏季灼热空气与稀少降水的于阿姨来说,安宁的凉爽湿润宛如天赐的“疗愈天堂”。
持续困扰她的咳嗽,在安宁清新湿润的空气中,不知不觉舒缓了许多。更让她感到惊喜的是安宁独特的温泉资源,没有印象中的硫磺味,氤氲的热气包裹着身体,带来的是从内而外的深层放松与滋养。
“这口‘神仙汤’,泡得人身心舒畅,有机会定要再来。”于阿姨惬意地计划着,打算在这里一直待到八月底。
然而,真正让她们卸下旅途疲惫、感到宾至如归的,远不止气候与温泉。
落脚在温泉街道温泉小村的千梓逸温泉客栈,老板亲人般的细致关怀,让她们瞬间找到了“家”的感觉。
这份温情在邻里间悄然蔓延,于阿姨与同来泡温泉的一位初二女生结下了情谊。得知女孩为课业发愁,身为退休教师的她热心地当起“临时家教”,耐心点拨。女孩的父亲得知后送来香甜的云南鲜花饼表达谢意。这份朴实的心意,连同客栈的温暖,让于阿姨真切触摸到小镇流淌的温情厚道。看着母亲在慢悠悠的暖融氛围中怡然自得,眉头舒展,于阿姨觉得,此行“值了”。
安宁的慷慨,同样铺展在每日的餐桌上。
清晨集市里水灵灵的蔬菜和琳琅满目的水果,是唤醒味蕾的第一份新鲜。
恰逢野生菌上市的季节,牛肝菌、青头菌等山珍的极致鲜美,让吃惯草原风味的于阿姨一家也赞不绝口,“那鲜味,真是忘不了!”街角小摊上一份酥香金黄的炸洋芋,虽与北方的口味略有不同,却也成了旅途中有趣的味蕾小插曲。更难得的是,如此丰盛的物产,价格却十分亲民,让她们享受舌尖盛宴时毫无负担。
闲暇时,于阿姨会漫步在绿意盎然的龙山栈道,呼吸着沁人心脾的空气;也会探访古朴幽静的曹溪寺,感受历史的沉淀。眼前这与家乡截然不同的满目葱茏,让她感慨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神奇。
安宁的慢节奏、好环境和无处不在的人情味,已经在她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情绪价值简直拉满了!”她由衷地感叹。这份喜爱如此强烈,以至于她不仅热情地向远方的闺蜜推荐这个宝藏小镇,甚至开始认真考虑更长远的未来:“真想在这里安个家,让这份安宁常伴左右。”
全媒记者:陈亭纹(文/图)
部分图片为资料
美编:魏圆 审核:白海
发布:安宁市融媒体中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