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退休职工庞双涛没有想到,只因一个决定,她在盛夏时节还能享受到盖着被子入眠的“奢侈”——全因她7月初入住了安顺市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石板井村的避暑民宿。
“真的很凉快,晚上都不用开空调。住的、吃的、喝的也都很好,和宣传的一样,非常‘巴适’!”能享受到这份惬意,庞双涛最庆幸的就是订房早,“六月底就在线上下了单,刚来没几天,这里就住满了。”
今年夏天,这座藏身黔中山区的村庄彻底“火”了。近日,记者穿过该村镌刻着“农村改革第一村”的牌坊,沿着整洁村道漫步,感受这座避暑新胜地的魅力。花海里拍照的游客、树荫下对弈的老人、广场上晨练的身影,构成一幅闲适的消夏图景。
“电话就没停过,一直有人询问有没有新空出来的房间。”庞双涛的“房东”——贵州美普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枫笑着介绍,该公司在村里投资改造民房15处,床位103个,已全部住满,自6月运营以来,民宿已接待游客630余人次,预计今年可接待3000余人次。
今年4月,石板井村以好气候、好环境、好服务为基础,按照“农户+公司+村委”模式,引进贵州美普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由当地村民提供闲置民房,通过民房改民宿的方式发展避暑旅居产业,走出了一条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避暑旅居热度过后,每年10月底公司将房屋交还给屋主,由他们自行经营或居住,来年4月又收回。这种合作方式既能有效利用闲置的房屋,增加村民收入,又能避免外出务工群众过年回乡后无房可住的情况。”石板井村党支部书记黄俊介绍。
该公司还利用闲置的老村委空房打造集食堂、中医民族医体验、KTV娱乐于一体的旅居服务点,推出包住宿、包三餐的旅居服务;为了增加旅居游客的体验感,根据游客需求,制订安顺古城、黄果树大瀑布、龙宫、花江大峡谷等景区的旅游路线,提供交通、饮食和购买门票等特色服务。
“这里距离很多著名景点都很近,我们挨个‘打卡’,彻底玩嗨了。”重庆游客叶竞豪表示,除了美景,这里的杀猪宴和篝火晚会也令人回味无穷。
“闲置房”变成“黄金屋”,“凉资源”催生出“热经济”。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发扬“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吸纳、改造更多民居加入到避暑旅居产业发展中。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让这份因“凉”而兴的“热产业”持续火辣辣,为乡村全面振兴交出一份更精彩的答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苑庆磊
编辑 龙海若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