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域旅游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的2025年,荔波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由全国第八跃升至前五,且是贵州上榜7县的首位。
国内权威机构迈点研究院6月发布的县域文旅融合综合竞争力百强榜单显示,荔波其经济实力指数、产业融合指数显著提升,媒体传播指数表现突出。
“政策与科技赋能下,今年多地游客量增幅超50%,荔波表现引领行业。”迈点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郭德荣介绍,该榜单覆盖32省1869个县域,依据经济实力、增长潜力等五大指标综合评定。
荔波县城。(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数据显示,荔波旅游业贡献全县GDP约80%,上半年接待游客12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3亿元,同比增幅达17.5%和18.5%。
值得注意的是,在媒体融合传播成效方面,8月13日,荔波海外社交媒体账号“discover libo”(发现荔波)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脸书)上线运营达235天,主页总曝光量破1110万人次,账号粉丝量突破10万,总互动量突破4.8万次,成为贵州宣传的海外名片,开启荔波与世界的对话窗口,世界网友在这里发现荔波。
围绕三大要素 全面擦亮绿宝石
尽管手握“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并已查明1109处旅游资源,贵州荔波的文旅发展之路并非坦途。
在2023年前后,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内“大七孔”部分逐渐被游客遗忘,人们的常识里似乎只剩下“小七孔”。
小七孔。(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长期主流客群以300公里短距游客为主,且软硬件服务滞后,业态更新不足。”荔波县文旅局副局长覃晓康说,面对困境,荔波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景区,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清空重构旅游发展理念思路。
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精深开发让体验出新。年轻的项目开发者周燕堤带着团队频繁赴三亚“取经”,将学习成果嫁接本地资源。曾被遗忘的大七孔,成了创新的试验场:皮划艇、桨板、水上飞人、未来方程式赛艇等新业态密集上马,硬生生将大小七孔景区日接待容量从4.2万人提升至8万人。
如法炮制,2023年以来,茂兰洞穴探险拉动收入激增110%,瑶山“篝火+民宿”套餐带动过夜游客增长45%,全县孵化52个新业态。
瑶山古寨演艺场。(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优化客源结构,针对重点客源地及高铁沿线城市实施矩阵营销,推出数十条精品线路,联动开展百家媒体、百家旅行社、百名网红达人引客活动。“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IP经融媒体深度运营,获主流媒体报道超2200条,曝光量突破1.3亿次,登陆《国家地理》封面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去年接待入境游客18.8万人次。
大小七孔景区开发的竹筏游。(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升级服务品质,陈旧设施全新换代,铁皮船被轻盈竹筏取代,游览长廊加装降温喷淋系统,智慧交通调度覆盖全域;更创新构建千名网格员组成的“安全网”,实现网格警员2分钟、就近人员5分钟、备勤力量10分钟的三级响应机制,游客物品落水、突发疾病等问题就地快速处置,连续数年保持有效投诉归零。
如今,一场围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客源结构、升级服务品质的深刻变革持续推动,让荔波这颗珍贵的“绿宝石”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链上大湾区 告别“群山深闺”
今年暑假,荔波高铁站单日发送量连续破万,天南地北游客到荔波寻找“诗与远方”的高铁一座难求。
荔波高铁站。(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出乎意料的是,贵南高铁规划初期并不同意修建荔波站。“因地处生态保护区,几乎被一票否决。”10多年前,国家启动贵南高铁规划设计时,现任荔波县发改局副局长蒙帮怀才刚刚进入发改系统。
为了群山深处能响起高铁的汽笛,荔波人开启了长达七八年的“拉锯战”,县领导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州府、省城乃至北京,只为争取一个融入全国高铁网的机会。
2023年8月,贵南高铁开通,荔波成功“链”上了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圈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这不仅是轨道的延伸,更是一场深刻的地理与经济格局重塑。
游客出高铁站后乘坐旅游直通车前往景区。(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两年间,超过2万趟列车穿梭往来,540余万人次旅客涌入这片曾经的“深闺之地”。中远程游客占比从18%飙升至42%,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成渝、长三角游客增幅最为耀眼。昔日暑期难觅踪迹的远方客,如今让荔波站“一票难求”,日均到站超6000人次,年均增长约30%,彻底激活市场半径。
同年,荔波机场振翅升级。改扩建投用,A320等主力机型首降山间,拉近京沪天空,补上关键短板。今年,得益“支支串飞”,截至8月7日,保障航班610架次,吞吐旅客4.53万人次,旺季客座率持续攀升。
荔波机场。(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地面路网同步升级,1996.6公里高等级公路无缝串联樟江、茂兰等景区,催生高端定制服务——6人VIP小车团,每单1800元起订,两年多运营创收超5000万元。
立体交通释放澎湃"链"动效应:曾因客流不足婉拒入驻的瑞幸、麦当劳等品牌主动抢滩;华住集团携施柏阁大观、全季等品牌进驻,推动酒店连锁化率从5.87%跃升至14.87%,山间小城崛起消费新地标。
荔波机场。(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险失高铁站到建成“铁公机”立体枢纽,荔波以坚韧完成深度链接。这条链上大湾区的通途,正让“群山深闺”成为历史记忆。
区域联盟 走向世界
百强榜单发布仅20余天,贵州荔波县与广西南丹县迅速建立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旅游资源开发、民族文化共融、生态联防共治深化协作。这一基层治理创新举措,标志着以荔波世界自然遗产为核心的省际区域联盟正加速深化拓展。
作为贵州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上榜县域,荔波以生态资本为杠杆撬动区域发展格局。
此前,在黔南州与广西河池市共同推动下,以荔波为核心的“天字号”旅游联盟已统筹天峨、南丹、平塘等五县资源,共建黔桂旅游合作示范区。联盟通过打造世界白裤瑶“大瑶乡”精品线路,带动区域年游客量增长37%;联合举办的水龙文化节等活动创下153万次全网曝光量,初步形成深度互嵌的文旅共同体。
地理边界的淡化带来消费半径的扩张。今年暑期,荔波高铁站新开通了直达广西南丹的省际班线,全程70公里,约1.5小时可达,每日两班,班班满座,成为区域互联互通、游客互送的有力印证。
茂兰自然保护区。(荔波融媒体中心供图)
当前,荔波锚定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和一流旅游城市目标,三管齐下构建点线面发展新格局即强化核心牵引,整合小七孔—瑶山世界遗产资源构建喀斯特自然人文核心区,同步发展县城文旅生活区与茂兰生态研学区;深化区域协同,深度融入省内"黄小西吃晚饭"黄金旅游环线,联动黔桂12个站点共建"黔山桂水"文旅IP;拓展国际延伸,借西部陆海新通道规划面向东南亚的跨境旅游廊道。
市场拓展方面,对内巩固川渝、两广传统客源,借助湖州—黔南友好机制拓展长三角市场,联动港澳台深挖潜力;对外依托贵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加强国际旅行社合作开拓欧美客源,力争实现入境游客年增长30%以上。多语种服务体系、跨境支付等国际化配套设施的同步完善,正为区域联盟走向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毕文君
编辑 陈扬
二审 虞思滔
三审 张发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