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长江边,现在居然还藏着11个汽渡。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光镇江就有3个,苏州也是3个,南京有1个。这当中,镇扬汽渡名气最大,妥妥的“顶流”。

江苏这地方,挨着长江,日子过得一直挺滋润。老话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江给这儿带来了航运的便利,也让沿线城市早早富了起来。但长江也像一道天然的分界线,把江苏分成了江南和苏北两块。
你要是分不清哪儿是江南哪儿是江北,记着这几个城市就行。江南有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这几个地方挨着长江南岸,不少人印象里的“江南水乡”就藏在这儿。剩下的像扬州、泰州、南通这些,一共8个城市,都在长江北边,也就是苏北。

别看一江之隔,过去想从江南到苏北,可不是件容易事,“过江难”这三个字,老一辈的江苏人估计都深有体会。那会儿没那么多大桥,要想带着车过江,最靠谱的就是等汽渡。汽车排着长队,人坐在车里盼着快点上渡船,到了船上又盯着表算啥时候能靠岸,那种着急又没办法的劲儿,经历过的人都忘不了。
后来为了让过江方便点,江苏建了一座又一座长江大桥。从最早的南京长江大桥,到后来的润扬大桥、苏通大桥,一座比一座气派,桥面也越来越宽。大桥通车后,开车过江快多了,一脚油门下去,几十分钟就从江南到了江北,再也不用在汽渡口耗着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算有了这么多大桥,汽渡也没完全消失。现在这11个汽渡,各有各的用处。就说镇江的3个汽渡,除了顶流镇扬汽渡,另外两个也都没闲着。镇扬汽渡为啥能成顶流?因为它连接着镇江和扬州,这俩城市隔江相望,来往的人特别多。不光是私家车爱走这儿,不少货车也愿意从汽渡走,有时候大桥上堵车,汽渡反而成了捷径。
苏州的3个汽渡也挺忙。苏州南边靠着太湖,北边挨着长江,水上交通本来就发达。这几个汽渡主要服务于周边的乡镇和工业园区,厂里的货车拉着货物要过江,附近村民开着小三轮要去对岸赶集,汽渡就成了他们的“便民桥”。有时候一家人周末想出去玩,开着车从汽渡走,在船上吹吹江风,看看两岸的风景,倒也成了一种特别的体验。

南京的那个汽渡,虽然数量少,但位置挺关键。南京作为省会,跨江通道不少,可汽渡依然有它的价值。有些老南京人习惯了坐汽渡,觉得这比走大桥有味道,慢悠悠的渡船就像一个时光胶囊,载着他们的回忆在江面上穿梭。
可能有人会问,有了大桥,为啥还要留着汽渡?其实道理很简单,交通方式越多,大家的选择就越多。大桥虽然快,但有时候会堵车,过路费也不便宜;汽渡虽然慢点儿,但费用低,还能欣赏江景,对于不赶时间的人来说,反倒更合适。而且对于一些超高、超宽的货车,大桥过不了,汽渡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现在走在汽渡口,还能看到不少有意思的场景。早晨天刚亮,就有货车排着队等着上渡船,司机师傅们摇下车窗互相打个招呼,聊聊今天的路况;到了傍晚,下班的人们开着车来赶最后一班渡船,夕阳洒在江面上,把渡船和车辆都染成了金色,那种画面特别温馨。
江苏的这11个汽渡,就像长江边的一个个老伙计,虽然没有大桥那么耀眼,却默默守护着过江人的路。它们见证了江苏从“过江难”到“过江易”的变化,也陪着一代又一代江苏人走过了春夏秋冬。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大桥、隧道建起来,但这些汽渡承载的记忆和温情,估计会一直留在大家心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