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山
文/金万泉

“釆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我勤劳朴实善良的乡亲们祖祖辈辈就是在这充满了惬意地田园下生活着。
家乡的山由绵羊峪和马峪两侧的群坡组合在一起。它不似名山大川那般巍峨险峻,却也别有一番韵味。山的形态特征是线条柔和,流畅平缓,雍容丰满。基本上没有峻峭险拔的峰头山尖,更少有悬崖绝壁,远远望去很像刚发好的超级面团,或者刚出锅的巨型馒头。
象征着永宁寨万古长青,坚韧不拔的镇村之山一一照坡上,栽种着枝叶茂盛的松树。马峪西边的山坡一溜溜绚丽的梯田映入眼帘,黄土坡上生长着杏树,楸树,杨树,沙棘等植物。那些弯曲如扇面,弯弓状的田垄,每一层都独一无二地充满了生命的韵律,好似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画。
春天时,群山吐翠,山花烂漫。红的,黄的,白的五彩斑斓,美不胜收。我读小学时,学校在村南的地藏寺,离山十分近。下午上体育课期间,老师领着我们一起爬南坡,上山后,女同学们争相抓着翩翩起舞的胡蝶,采着绚丽多姿多彩的山花。她们有的拿着一束束地鲜花在手里玩,有几个同学还编成花团锦簇地圆环,戴在头顶上。男同学们则喊着叫着,钻进树林,蹦高撒欢,爬树,掏鸟窝,追着高翘着毛茸茸尾巴的小松鼠疯跑。感受着那无忧无虑的快乐。

夏天时,群山草木葳蕤,满目盈翠。曾记少年时,我爹在生产队是饲养员,星期天,跟着我爹上山坡去放毛驴骡子。一头头毛驴骡子悠闲地吃着草。轻轻的山风把我裸露在外面的胳膊抚摸地十分舒服。
碧草青青,我们在山巅坡头上席地而坐,眺望着平川鲜绿健壮高颀的庄稼,偶尔有一只燕子,在半空中划着弧形飞过,为乡村画卷增添了灵动和生机。快到中午时,望着村里家家户户一片片红彤彤,青灰色的瓦房顶上和白石灰土房上升起得袅袅炊烟,每一道烟都指向一个家,那是亲人们等待的地方,是疲惫心灵的归宿。招呼着我们该回家了。也招呼着在田间地头的人们回家了。那种“一些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秋天的山坡上,层林尽染。星期天,我和同伴们拿着小镐头斜挎个塑料袋子上山刨药材,双脚转遍了这儿的沟沟坎坎。在沟里,能刨到黑红材胡,在平地上,能找到远志,在坡头上能找到青艽黄岑。在山间也折过沙棘(我们叫酸刺溜),品尝那酸酸甜甜的滋味。
满树的黄楸果,摘下来后,是农家人换来油盐酱醋生活零用钱的“绿色银行”,还是我秕瘦的书包里添置铅笔橡皮和作业本的“提款机”。
生产队期间,山坡上平展展地梯田,各个小队种着山药,黄萝卜等。集体刚解散那几年,我家还在田坡上面有一块十几平小片地,每年种着水灵甜硊惹人喜爱地黄萝卜。
冬季,群山树缀琼花,山舞银蛇。一片白茫茫的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瑞雪初霁,旭日阳光照在山坡上,雪白与苍翠交相辉映,被大雪覆盖的山头,改头换面后,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大绵羊,有的像馒头,数不胜数。大肚坡则像一位慈眉善目的大佛,和颜悦色地笑纳山川,细吐着岁月的芳华。
山坡那各种有趣的样子,它用无限撩人的风感受着家乡的山是那么地雄伟与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对山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静而如状,冬山惨淡而如睡”。瞧瞧,我家乡的山,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果,夏有绿荫冬有雪”不也与北宋画家郭熙笔下描写的山相互媲美吗?

我爱山,爱家乡的山,这是我的家园,藏着我满满的少年故事。每当夜人静,月光爬上窗台时,我便会隔着玻璃,望着群山,它们如守护神般静静的守护着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家乡的群山,见证了我的成长,从稚嫩的孩童到如今的花甲老翁。每当面对困难时,总会想起它那稳沉刚劲的雄姿,静静的矗立在天地间,经受着风吹雨打。却从未屈服,这种力量,这种勇气,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行动的动力。
我爱你家乡的山。

作者简介:
金万泉,农民,中共党员,曾在乡政府从事过文字工作。在多家电台报刊发表过新闻稿件和文学作品。六次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优秀听众评论员奖。多年停笔,2019年6月后重拾弃笔,偶有小作发表在文学网站和《河北广播电视报》《河北农村报》及《张家口日报》《张家口晚报》等纸媒上。十余篇征文在全国获奖。曾获河北作协2020“双决”和天津作协“乡情”征文优秀奖。河北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