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焕新彩 锦绣太原续华章
——写在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前夕
岁月长河中,“锦绣太原城”的美誉源远流长,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华夏大地之上。锦绣太原,不仅是对我市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对其历史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态势的高度凝练,传承着千年古都的历史文脉,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一直以来,太原始终坚持以文化为笔,饱蘸璀璨之墨,绘就城市发展的绚丽画卷:文艺创作领域硕果累累,公共服务不断提质增效,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文化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文化建设成果斐然,充分彰显了太原在文化强市战略方面所迈出的坚实步伐。第七届山西文博会将于8月21日至25日在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我市将在文博会上集中展示太原良好城市形象,充分反映文化强市战略迈出的新步伐,全面呈现太原市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古韵承续 文脉绵长
太原有5000多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厚重的晋阳文化是其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底气与潜力所在。
从唐尧故地到战国名城,从秦代三十六郡中的太原郡到西汉十三州之一的并州重镇,再到唐朝与长安、洛阳并称“三都”,宋朝被赋予“锦绣太原城”的美誉,这座城市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这里文脉兴盛,人才辈出,为中华文化宝库增添了无数瑰宝。台骀治水、桐叶封弟等典故流传千年,元好问在汾河畔写下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让这座城市浸润着浪漫的文化气息。
太原作为“博物馆之城”,文物古迹遗存遍布全城,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诉说着往昔的辉煌。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古朴典雅,庄严肃穆,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晋阳古城考古遗址公园,从被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到分区域建成陆续开放,再到被列入国家首批重要大遗址清单,每一步前行都彰显着城市文化品位;走进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一眼千年,这里不仅展示了徐显秀墓中的精美壁画,还汇集了山西境内娄叡墓、九原岗墓、水泉梁墓出土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可谓是北朝墓葬壁画集大成者,带给游客一场视觉盛宴。
穿街走巷,一座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建,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一座座造型新颖的现代楼宇,展现出现代风貌和蓬勃活力;一场场演唱会更是如约而至,美轮美奂的舞台和温暖细致的服务,让歌迷流连忘返,“歌迷之城”火爆出圈,让太原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显著提升。
繁花满枝 芬芳万家
晋剧舞台的铿锵韵律、公共空间的书香氤氲、惠民演出的欢声笑语、非遗传承的薪火不灭……太原一直保持守正创新的昂扬姿态,让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奔涌不息。
艺术创作攀高峰,精品力作竞芬芳。近年来,太原在文艺创作领域成果丰硕,以多元的创作图谱展现出文艺的旺盛生命力。晋剧艺术中心的启用,为太原增添了一处文化新地标。各类文艺作品推陈出新,探索哲学意蕴的《庄周试妻》,拓展了传统戏曲的表现边界;首部太原莲花落轻喜剧《合浪浪许家》的收官之作《戏如人生》好评如潮;国风舞蹈《宋时芳华》再现了昔日的繁华景象;舞剧《千手观音》的复排让经典艺术焕发新生……在创新为翼的文化氛围中,繁花满枝。
汾河之畔波光粼粼,古城之中岁月悠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年春节戏曲晚会》落地太原,在这里,每一幕都是戏,每一景皆成诗,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太原更是着力打造“国潮戏曲之都”,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启动《国风超有戏·寻风季》《雏凤新声——总台首届少儿戏曲大会》两大重点项目,为全国观众呈现一场场视听盛宴与文化之旅,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光芒。
公共服务织密网,文化空间惠民生。城市的温度,藏在触手可及的公共服务里。太原已建成20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总馆、309个分馆并免费开放,22家城市书房和68座自助图书借阅机覆盖全城,从大型场馆到“微空间”,太原正以标准化、均等化的服务,让每个市民都能共享文化发展的红利。今年4月,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太原举行,王勃笔下的秋水长天,元宇宙中的数字典籍,盲文书籍的指尖温度,乡村书页间的稻香……在这里,每一本书都是播种未来的种子,每一次翻阅都是文明传承的脉动。
文化的生命力,还在于与群众心手相牵、与历史血脉相连。每年1500多场演出覆盖城乡,500余万人次在音乐、戏曲、非遗活动中感受文化魅力。“免费送戏下乡”近万场活动的背后,是专业院团与广大群众的“双向奔赴”。非遗保护更见初心,从国家级、省级,再到市级,阶梯式的资金扶持,让老手艺有了新保障。“太原莲花落”的抢救性记录、500本晋剧传统剧目、手抄本、老剧本的数字化整理,让文化记忆永不褪色。
从舞台到街巷,从传统到现代,太原以创作铸魂、以服务筑基、以惠民聚力,正让这座古城的光芒愈发璀璨。
文旅相融 各美其美
当晋祠古柏的年轮与东西山旅游公路的蜿蜒相遇,当汾河的波光粼粼与晋阳湖的落日美景交织,一城风华的“锦绣太原”不断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诗篇。
全域布局绘蓝图,构建文旅新格局。历经多年建设,东西山旅游公路如一条绿带,串联起天龙山石窟的雄浑、太山龙泉寺的清幽,汾河景观带则以“九河环绕”的生态基底,串联起晋阳湖的碧波、雁丘园的浓浓诗意。我市一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建设,全力推动景区及配套设施建设,让“山、湖、河、城”景观体系触手可及,全域旅游格局日臻完善。2024年太原接待游客1.06亿人次,同比增长5%;旅游收入1299.49亿元,同比增长58.5%。
产业融合促发展,激活文旅新动能。支持晋源区、迎泽区、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等发展文旅康养,支持小店区、清徐县等发展文旅特色小镇……太原坚持以“文旅+”为引擎,推动多产业深度融合,释放巨大的消费活力,2024年32场演唱会带动消费41亿元,游戏《黑神话:悟空》引来泼天流量,古建游、文博游火热至今。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太原市锚定建设国内外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不断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努力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健全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不仅晋祠天龙山景区成功跻身国家5A级景区,在携程、途牛等权威榜单中,太原还先后入选“2025亚洲100经典目的地”“2025中国50艺术瑰宝目的地”等热门榜单,这座不断奋进的千年古城,正以兼容并蓄的姿态,邀请世界共赏新时代的满城锦绣。
太原的文化印记,藏在晋祠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融在汾河两岸的烟火中;既有梆子腔醇厚的老味道,也有文创产品带来的新潮流。文化如同一种动力,为太原的高质量发展开拓出广阔天地。这座城市正凭借文化的能量,让“唐风晋韵·锦绣太原”这张名片更加光彩夺目。
未来,更多精彩,正在续写。
记者 郜 蓉 太原日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