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是爱家乡的,但有时是恨铁不成钢。提出批评与建议,也是对家乡的一种爱,用手段、花精力、耗时间去删文或封号,这也是一种观念上的落后,心胸狭隘的表现。
江西的旅游资源堪称全国翘楚,名山荟萃,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武夷山,其中多数是世界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而上饶,更是江西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坐拥三清山、武夷山(部分)、婺源、鄱阳湖、龟峰、葛仙山、灵山等众多知名景区。然而,如此丰富的资源却未能转化为相匹配的旅游竞争力。问题出在哪里?
巧哥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江西不是输在地理上,而是输在观念上。”
有句话说:“环赣者富,近川者穷。”问题是环赣者富,为何赣者不富?(参阅《江西不是输在地理上,而是输在观念上》)
多年前巧哥写了《“江西兵败武夷山”,败在哪里?》,同一座武夷山,山这边与山那边的区别,当然也是观念与视野的差别。江西有大陆东南第一峰,但没有去登高看远,以至遮蔽了自己的视野。
很多江西老乡对我说,在没有看巧哥这篇文章之前,一直以为武夷山是福建的,武夷山市不是福建的吗?
武夷山市是福建的,但武夷山是江西与福建的,号称“华东屋脊”的武夷山最高峰在江西铅山境内。
巧哥说这是江西的大败笔,江西把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曾如此不珍惜,拱手相让邻省福建。铅山“丢掉”了武夷山,是因为短视。
还有茶,武夷山市的茶有多火,但如果你了解茶道的历史,你会为铅山可惜得再次仰天叹息,捶胸顿脚。
万里茶道第一镇在铅山,红茶的鼻祖是河口红茶,这里有鹅湖书院,有辛弃疾墓,有澄波桥,有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
机遇总是给有视野,有准备的人。
巧哥写过《上饶的愚蠢》,你很能想像他们为什么能干出那些奇葩事的。上饶有3座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弋阳龟峰,还有号称中华第一灵宝的葛仙山,但为何却敌不过福建的“半个武夷山”?
江西不缺资源,缺的是远见与品牌运营。


这几天,上饶的灵山上了热搜,引发热议的是耗资1.27亿元安装室外扶梯,这座号称能让游客实现“无痛爬山”的超级工程,不仅刷新了景区设施的投资纪录,而因其高昂造价和尚未明确的收费标准,成为舆论焦点。
有人质疑,这究竟是旅游体验的创新突破,还是资源浪费的烧钱项目?是懒人的福音,还是财政黑洞?
这个“无痛爬山”是方便了旅游,旅客无痛,但这全长753.2米,整体提升高度267.5米,堪称国内之最的灵山,会不会伤痛?开山破肚建这么长的扶梯,难道就不会破坏自然生态?灵山是不是伤痕累累,悲痛呢?

2017年,三清山巨蟒峰上,三名驴友打入26枚岩钉,造成了不可修复的损毁,2019年上饶一审判决三人连带赔偿600万元,两人被判有期徒刑。有网友评论驴友打钉是“损毁名胜古迹”,灵山景区钢架深扎岩层,破坏面积是百倍千倍于岩钉,就不是损毁名胜古迹?
需要追问的是,同样是破坏自然景观,为何个人行为被严惩,而官方工程却未受同等约束?环评程序是否合规?至今未见公开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灵山扶梯的争议,折射出上饶旅游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短视与跟风。
游客可以“无痛”,但灵山呢?这座承载自然与文化的名山,是否已在钢架与水泥的侵蚀下“伤痕累累”?江西旅游的症结,从来不是资源不足,而是观念上的滞后。若继续以短视思维开发,即便再建十座扶梯,也难逃“环赣者富,赣者不富”的困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