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安徽各地文化场馆迎来人流高峰,百姓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启“知识避暑”新模式,感受文化惠民工程的丰硕成果。
记者 费宇
我现在是在安徽省科技馆,暑假期间,这里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热门打卡地,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科学的魅力,还能通过互动体验收获知识。
在省科技馆全新打造的“天与地”展厅,讲解员从地球构造到太阳系运行,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和互动体验,将抽象的地球科学和宇宙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有趣体验。
参观者 蒋家齐
很开心,这里很好玩,我非常喜欢天文学,这里有许多天文学的知识,受益匪浅。
安徽省科技馆展览教育部 工作人员 周金琳
日均观众参观量达8870人次,其中单日最大接待量 超过了12000人次。我们开展了众创空间逐梦采风团活动,联动了省内27家科技馆举办了AI主题的活动,我们希望在小朋友们的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
暑假期间,图书馆成为市民避暑的“清凉港湾”,为了应对阅读高峰,各地优化硬件设施、增加图书种类、提升服务水平,全力为读者打造清凉舒适的阅读环境。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 负责人 吴恒
将24小时自习室开放出来了,全免费24小时提供空调、热水,用更好的服务让大家体验更好的文化氛围。
六安市霍邱县图书馆 工作人员 王国丽
我们取消了周一闭馆制度,增设了100多个阅读座位,并推出了“暑期公益课堂”,让更多的人享受阅读的乐趣。
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华庆社区 居民 宋丽
这里既凉快,书的种类又多,孩子能学到知识,我也能充充电放放松。
暑假里,各地博物馆也推出多种体验活动,让人们沉浸式探寻历史密码。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孩子们在参观中感受文物背后沉淀的历史故事,与楚文化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凌家滩遗址博物馆,讲解员生动解读文物背后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中华文明曙光”的历史分量。
游客 潘纯玥
我看到了这么多精美的玉器具,让我知道了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清凉一夏,文化相伴。截至6月底,全省建成500个公共文化空间,完成年度目标的83.3%,不断增加的文化场馆正以多元姿态架起清凉与智慧的桥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