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前些天,趁着天气不错,我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这座满是朝鲜族风情的城市,不仅有让人垂涎的冷面、烤肉,更有一处声名远扬的自然地标——帽儿山,作为此行必打卡的景点,我自然不会错过。

初见帽儿山,便被它的绿意所吸引。它不仅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更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凭借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便捷的游玩体验,常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更让人惊喜的是,即便有着“双国字号”的光环,帽儿山却一直免费开放,不收门票。正因如此,这里不仅是游客的乐园,更是当地人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登山之旅,可我走着走着,这里的一种奇特现象渐渐引起我的注意,让我不禁慢下了脚步——山上竟然到处都能看到不同寻常的“石头堆”,每一堆都被摆得整整齐齐,大小不一的石块层层叠叠,像是有人特意精心搭建而成,透着一股莫名的神秘感,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起初,我还以为这只是个别游客的“小恶作剧”——或许是登山时觉得无聊,随手捡几块石头堆着玩。可随着登山的脚步不断向前,我才发现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样的“石头堆”越来越多,从步道两侧到山坡角落,甚至连一些不起眼的小树林深处,都藏着三三两两的石堆,简直称得上“漫山遍野”。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些石堆堆得格外高,足足比成年人还高出一截,看着那些稳稳叠起的石块,我忍不住猜想:堆成这样,得花费不少时间和耐心吧?

中途休息时,我偶然看到路边立着一块写有“石堆子”的招牌,本以为能从中找到答案,可凑近一看,招牌上只简单标注了“石堆子”这三个字,对于这些石堆的用途、由来,却半个字的解释都没有,这反而让我的疑惑更重了。

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画面——之前在藏区旅行时,也曾见过当地人在野外堆石头,他们称之为“玛尼堆”,是用来祈福的信物。那么,延吉帽儿山的这些石堆,会不会也是类似的习俗?难道延吉当地也有通过堆石头祈福的传统,所以大家才会在山上堆起这么多“石头堆”?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接下来几天,我在和延吉当地朋友聊天时,特意提起了帽儿山的“石头堆”,但出乎意料的是,即便在当地生活多年,他们对这些石头堆的用途也大多“说不清道不明”。其中有位朋友猜测:“会不会是登山的人用来计数的?比如每爬一次山,就往石堆上添一块石头,时间久了,石堆自然就越来越高,也算是记录自己登山次数的‘计数器’。”

这个说法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可细想之下,又觉得经不起推敲:且不说每次登山都要找同一个石头堆添石头,本身就很麻烦——山上石头堆那么多,怎么才能准确找到自己之前堆的那一堆?单说“计数”这件事,每次要特意找一块合适的石头,再小心翼翼叠加上去,未免也太费力了,如今随便一个手机APP都能轻松记录登山次数,谁还会用这么“原始”的方法呢?我心里的怀疑始终没有消散。

更让“计数说”站不住脚的是,我后来又在几处石堆上发现了新线索——有些石块上用马克笔或颜料写着祈福话语,字迹或许不算工整,却透着满满的真诚。如果只是用来计数,又何必特意写上这些祝福的文字呢?如此看来,这些石头堆应该还是和“祈福”的关联更大一些吧?

直到旅行结束,我对延吉帽儿山石头堆的疑惑都没能彻底解开。或许,这些石头堆里既有当地人传承的祈福心意,也藏着登山者随手留下的纪念;或许,它们的意义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的理解。你觉得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