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奈良市区东郊,有一座连绵的若草山,外观如同三顶重叠的帽子,俗称“三笠山”。唐代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在《望乡诗》中写道:翘首望东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5年4月15日下午,游览完东大寺和正仓院,我顺着蜿蜒曲折的参诣道,登上寺院东南方向的若草山。一场大雨过后,空气清爽湿润,漫步于树木茂密的山林之间,依次参观二月堂、三月堂、手向山八幡宫等。最后,到达春日大社。
在东大寺东侧的山坡上,矗立着一座硕大的钟楼,周围环绕着念佛堂、行基堂、俊乘堂等。钟楼修建于承元年间(1207—1210),单檐歇山式顶,亭阁建筑,四四方方。这里悬挂的梵钟铸造于奈良时代,高度约3.8米,直径约2.7米,重量约26.3吨。
1.二月堂
从钟楼东,拾级而上,在西北边的山腹,依山而建着一座巨大的殿堂,名为“观音堂”。这里始建于天平胜宝三年(751年),重建于宽文九年(1669年),乃举行修二月会的堂舍,俗称“二月堂”。
2.三月堂
在二月堂南侧,坐落着三月堂,乃举行修三月会的堂舍。这里原名为“法华堂”,始建于天平十五年(743年),乃奈良时代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堂内陈列着奈良时代的9尊乾漆像和1尊执金刚神像。
3.手向山八幡宫
在三月堂东南侧,坐落着手向山八幡宫。这里始建于天平胜宝元年(749年),供奉着自九州宇佐八幡宫分支而来的八幡神。当时,东大寺正在建造大佛,八幡神降下神谕,庇佑工程,守护大佛。
从北向南,穿过鸟居,进入八幡宫。左侧是手水舍,旁边摆放着石狮子,被日本人称为“狛犬”。正殿坐东朝西,前方是拜殿和大门,朝向东大寺的方向。
4.若草山
离开八幡宫,穿过南侧的鸟居,便到达若草山的山坡脚下。此山海拔342米,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山坡,依次被称为“一重目”“二重目”“三重目”。
每年一月第四个星期六,这里都会举行“若草烧山”的节日,通过烟火表演与火烧山体的仪式传承百年习俗。这项活动起源于江户时代,东大寺、兴福寺与春日大社共同焚烧山地划定界限,避邪镇妖,防火除草。
天气阴冷,若草山上,看不见几个人影儿,到处都是悠然自得的小鹿。每当晴朗的日子,夕阳西下的时候,这里是奈良观看落日的最佳地点,俯瞰整个城市都沐浴在柔美的晚霞之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