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队已就位,3、2、1,游戏开始!”傍晚时分,小草公园的林荫道上,几十名年轻人正举着手机,通过高德地图实时共享定位,在绿树花丛间展开一场“你追我逃”的趣味追逐。
近期,一种结合科技与怀旧情怀的“共享定位躲猫猫”游戏在赛罕区小草公园、满都海公园等场地热闹开玩。与此同时,音乐节、荧光跑、星空电影、水上光影秀等多元活动也在赛罕区各公园内轮番上演,勾勒出一幅“公园即乐园”的都市休闲新图景。
赛罕区各个公园的开阔空间和自然景观为游戏增添了独特的沉浸感。年轻人们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间,得以暂时放下工作的疲惫与生活的压力,全身心投入到游戏的欢乐中。这正是赛罕区的公园从传统的“静态景观”向充满活力的“动态社交场”转型的生动体现,让人们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社交的温暖与魅力。
多元活动矩阵:公园“经济” 点燃夏日激情
如果说“躲猫猫”是年轻人的日常小确幸,那么赛罕区近期在各公园推出的系列主题活动,则将热闹氛围与蓬勃活力推向高潮。小草公园的“第四届小草音乐节”上,本地乐队的激情演出点燃现场;“小草荧光健步行”中,数百名市民手持荧光棒组成流动的光河;丝绸之路文化公园阿吉太湖畔的“大型音乐光影水舞秀”,让市民游客在水幕光影与旋律中沉醉;“全民健身徒步接力赛”则展现了居民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大黑河上,6月龙舟赛的鼓声震天、7月皮划艇赛的浪花飞溅......赛罕区的这些活动已成为青城夏季文旅的标杆IP。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更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发展。音乐节上的文创市集、荧光跑沿线的美食摊位、水上运动区域的休闲设施,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消费生态圈,让公园从单纯的休闲场所转变为集文化、体育、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
从“单一绿化”到“复合空间”:公园的“破圈”转型
赛罕区各个公园的“爆红”并非偶然。近年来,赛罕区以“文化惠民”为导向,通过“音乐+运动+市集”的多元业态融合,打造“15分钟休闲生活圈”,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
为了满足市民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赛罕区鼓励各公园引入夜间经济、亲子娱乐等丰富业态,根据不同人群的兴趣爱好,精准设计活动内容。同时,各公园均免门票开放,并由相关部门提供基础设备支持,大幅降低了参与门槛,成功将公园从传统意义上的绿化景观地,升级为集文化体验、运动健身、社交娱乐于一体的城市文化消费新场景。
此外,赛罕区还有效利用城市中的零散空间,打造各类口袋公园,通过精心设计和合理布局,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捷的休闲场所。其中,最新建成的港湾游园与丁香游园,以其独特的景观设计和丰富的功能分区,让绿色更加贴近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赛罕区“见缝插绿”的典范,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宜居品质和市民的幸福感。
如今,漫步在赛罕区的公园,既能在林间享受自然静谧,也能在相关活动中感受热烈氛围,这些充满活力的公园正成为城市最动人的“会客厅”,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市民。日后,随着更多创新元素的融入,赛罕区的公园将继续演绎着“公园即乐园”的精彩故事,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这片绿色空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共同书写城市发展的美好篇章。
赛罕融媒/郝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