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滇中新区牢记殷殷嘱托,在大抓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滇中新区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生态美画卷徐徐呈现。
绿美街区
以“公园城市”为引领 确保一年四季皆有景
绿荫环绕、步道蜿蜒、鲜花点缀。近日,滇中新区精心打造的绿美街区项目正式亮相,该项目覆盖惠泽街、鹏程路、航远路、尚文街4条主要道路,总建设长度达5.35公里,在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上取得进展。
本次绿美街区建设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核心在于道路绿化景观的全面升级与生态功能的强化。项目巧妙运用乡土植物,精选栽植了包括滇朴、香樟、云南樱花等适应当地气候、病虫害少、维护成本低的本土乔木323株,共增补植地被植物13432.34平方米。
通过乔、灌、草多层次搭配,并合理融入开花植物、色叶植物与常绿植物,构建起色彩丰富、季相分明的道路景观体系,确保街区一年四季皆有景可观,有效提升了街区的辨识度与生态美感。
在提升道路绿廊的同时,项目特别注重挖掘利用街角、闲置地等城市“边角料”空间。通过精心设计,成功打造了2个精致的口袋公园。这些“小而美”的公共空间,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便捷可达的休憩、交流与亲近自然的场所,切实将绿色福利送到居民家门口,丰富了社区生活功能。
为确保绿美成果长久惠民,滇中新区坚持“建管并重”原则。项目实施中明确了后续绿地的管养责任主体,并制定了精细化的养护标准和考核办法,着力构建起保障“建得好、管得住、绿常在”的长效管理机制,让绿美街区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持续释放。
除建成此绿美街区外,今年以来,滇中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还完成了遐心园、铂港智园、云霄园、拾光园4个口袋公园建设,建成2公里绿道,同时,编制了《云南滇中新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未来,新区将继续深化绿美城市建设,绘就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绿美新区新画卷。
人才活力公园
采用“拆墙透绿”模式 点亮“推窗见绿”新生活
“下班后到人才公园打场球,一天的疲惫全散了。”傍晚时分,位于滇中新区云鼎广场的人才活力公园里,篮球撞击地面的节奏与欢笑声交织。
这座4654平方米的公园,如今已成为周边企业员工和人才公寓住户的“活力加油站”。
过去,临空产业园片区缺乏休闲场地的痛点曾是企业和人才安居的隐忧。滇中新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创新采用“拆墙透绿”模式,将云鼎广场的一块空地改造为开放共享的活力空间——102棵乔木撑起绿荫长廊,篮球场与健身区填充着年轻人的闲暇时光。
设计团队以“樱语芳华”为理念,让春夏冬三季樱花与运动空间交融。沿街界面通过艺术化植物布局,形成四季变换的“城市画廊”——樱花纷飞时灿若云霞,常绿乔木冬日苍翠,隐喻着青年人才与新区共成长的勃发生机。“不只补齐了功能短板,更是新区打造‘人才港湾’的诚意。”新区城建局相关项目负责人介绍。
人才公园的诞生,依托于滇中新区全域绿美建设的系统推进。针对直管区城市公园缺失、绿化品质待提升等问题,新区以《滇中新区绿美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引领,统筹推进绿化美化与功能提升,重点攻坚临空产业园、长水航城等企业和居民聚集片区。
一组数据标记着生态蝶变:建成区绿地率从2022年23.8%提升至30.11%,增幅超6个百分点;42个口袋公园、18个绿美社区如星点散布,让居民实现“出门500米见园”;11公里绿道串联生活圈,13124株乔木、42万平方米灌木地被重塑城市呼吸系统,山桂花、观叶白蜡等特色树种通过植物组合与布局,实现四季常绿、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韵律。
在居住在新区人才公寓的青年刘向和看来,绿美建设不仅是生态工程,更是民生答卷,“公园是城市柔软的呼吸。当我们可以在新区放心夜跑,傍晚在口袋公园的长椅上乘凉聊天,在新区的生活也就富有乐趣和诗意。”
矣纳社区
“三美”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走进矣纳社区,道路两侧绿意盎然,非洲茉莉、红千层等乔灌木错落有致,百日菊、大丽菊、松针梅争相绽放。精心绘制的文化墙以生动图文展现着党的政策、民族团结故事和乡村振兴画卷,与整洁的村道、别致的花台相映成趣。
在省级绿美村庄张家屯,一口清冽甘醇的小井尤为引人瞩目——周边居民常来取水泡茶煮饭;八家村、矣纳寨等市级绿美村庄同样焕发新颜,共同勾勒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图景。
近年来,矣纳社区持续巩固绿美乡村建设成果,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得到极大提高,爱绿、爱美的家庭风气全面形成,“小花园”“小菜园”模式在全社区得到推广。
为创新宣传方式,矣纳社区利用村内道路两侧墙体,打造以乡村振兴、清廉文化、生态保护等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墙,以生动墙绘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宣传更接地气、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墙体美化、清除杂草和残垣断壁,为社区实现村村优美的整洁风貌奠定了环境基础。
为美化人居环境,社区以小组为单位,在主干道两侧、农户院墙前及空地种植非洲茉莉、红千层等木本植物,并搭配月季、波斯菊、太阳花、向日葵等20余种花卉,形成四季有景的乡村风光。通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社区已打造多条“花路”,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在矣纳小学段和三十工小组主干道旁,记者看到道路一侧整齐砌筑的花台里栽种着各色花卉。社区工作人员李维介绍:“花台不仅美化了环境,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安全隐患。这段道路与农田的高差过大,花台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沿着主干道继续前行,一条500米长的景观大道映入眼帘,两侧3至4米宽的绿化带与20余盏太阳能路灯相得益彰。“每件实事都要见成效。”李维说,“花台挡危险,路灯照夜路,最终都是为了让乡亲们生活更舒心。社区一直把‘建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人幸福的宜居社区’作为工作目标。”
截至目前,矣纳社区累计种植绿化苗木及花卉超5万平方米,美化墙面3000平方米,拆除残垣断壁、拓宽道路、新增路灯,完成户厕改造363座,新建公厕2座、垃圾收集池11个、垃圾分类亭9个,并组建专职保洁队伍,实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
如今,矣纳社区环境美、氛围美、气象美,乡村振兴步伐更加坚实,居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新宝象河(空港段)
形成“水清鱼游、岸绿景美”生态链
初秋,新宝象河(空港段)里河水潺潺,水中茂盛的水草随波摇曳,岸边散步、锻炼的人群三三两两走在绿道上,工作人员在河道中维修叠水坝……一幅悠闲的绿色图景映在眼前。
“以前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河道,也不像现在这样清澈,岸边多是杂草,这几年,河水清了,绿道修起来了,岸边的灌木和乔木也生机勃勃,我们住在附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焕然一新的改变。”住在附近小区的居民张亮在提到新宝象河的变化时,开心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滇中新区新宝象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于2019年开始正式实施,并于2021年被评为市级“美丽河湖”。滇中新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河道环境持续提升,滇中新区推行从工程治水到生态治水,全力打破传统水环境综合整治概念。以‘河长制’管理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级‘河长’监督、协调和管理职能,优化调水配水,严格水土保持,促使水生态系统实现健康良性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宝象河河道提升整治工程的实施,河道沿岸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户外慢行系统、绿化提升、配套座椅、活动设施等建成,让附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今年1月,新宝象河生态廊道建成投用,日均迎来居民超300人次,为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的滋生和繁殖,保护辖区内水生态,除了日常清理河道及沿岸周围垃圾,还定期开展河道绿化工作和蚊虫消杀工作,今年上半年,清理河道及沿岸周围垃圾11.5吨,打捞水体垃圾9.8吨,绿化地喷洒灭杀蚊虫面积约5000平方米。”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由于目前处于主汛期,河道清淤无法实施,待主汛期结束后,将开展宝象河清淤工程,恢复河道的各项功能,实现防洪、排涝的功能以外,还为鱼类等水生生物营造更适宜的栖息环境,助力河道形成‘水清鱼游、岸绿景美’的生态链。”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滇中新区##云南滇中新区#
本文源于“滇中新区发布” 滇中新区报记者:马逢萃 周凡 舒珺珩 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