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市江口县桃映镇匀都村漆树坪,有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尔玛”或“尔咩”,意为“本地人”,那就是漆树坪羌族。
如今,匀都村漆树坪羌寨已经成为一个集文化传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保留着羌族文化的原始风貌和独特魅力,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漆树坪羌寨:
原始古朴羌族村寨
驱车驶进匀都村,潺潺匀都河静静流淌,两岸青山重峦叠翠,一派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象徐徐铺展,令人心旷神怡。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藏着一个羌族村寨——匀都村漆树坪羌寨,是贵州省唯一的羌族聚居村寨,也是梵净山区唯一“尔玛”民族,被誉为羌文化艺术“活化石”和“神秘梵净尔玛堡”,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
漆树坪羌寨以胡姓为主,部分田氏、石姓均为苗族。据匀都村寨老胡正发介绍,聚居在漆树坪的羌族祖先大约是明末清初时,为逃避战乱追杀,由四川辗转迁徙而来。
寨子坐落在山高林密、溪流湍急的地方,物产丰富,尤其盛产药材,风景十分秀美。寨里有一口水井,深约两米,清澈透明,井口四周用墩子石垒成,羌寨人叫它“尔玛神井”。寨里还有一棵百年历史“尔玛”神树,是世代羌族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见证者。
村寨羌族文化浓厚,凭借保存较好的羌文化遗迹,2013年8月,匀都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12月,匀都村被列入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0年,匀都村被列入贵州省森林村寨。
“尔玛”堡寨:
传承古老羌寨风俗
走进漆树坪羌寨,古老的碉楼静静矗立,石头垒砌的房屋和蜿蜒曲折的巷道,展现着羌寨“依山而居,垒石为室”的民居特色。
漆树坪羌寨房屋至今保持着羌族碉楼建筑的特点,颇有羌族古建筑遗风。房屋建筑工艺精湛,构思独特,为防御敌人侵略,所有住房都互相连接,巷道曲折,进入巷道如进入迷宫一般,体现了羌族先民的智慧。
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羌族人民,世代传承着羌族的古老风俗和传统技艺,如羌年庆典、羊皮鼓舞、羌笛吹奏等,这些都被视为羌文化的瑰宝。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新年——羌年,是羌族人民最为重视的节日之一。他们齐聚一堂,进行羌年庆典非遗展演。节日期间,羌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跳着欢快的羊皮鼓舞和沙朗舞,吹奏悠扬的羌笛。他们还杀猪宰羊,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和一系列祭祖活动,共同庆祝这一重要节日。
每年羌年庆典,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他们可以参观羌族文化陈列室、文化长廊、“尔玛神井”,了解羌族的历史和文化风俗;可以观看庄重的传统祭祀,精彩的草龙接红仪式,加入热闹的羌族沙朗舞、羊皮鼓舞队伍,欣赏吹奏羌笛等表演;可以品尝独特的羌族咂酒,亲身体验羌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感受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羌年庆典活动,是对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009年,羌年和“中国木拱桥传统工艺”以及“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古老羌寨:
发展羌寨文化旅游
近年来,匀都村坚持传承弘扬羌文化,深化拓展羌文化教育,辐射带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集中创建匀都村漆树坪羌族文化教育基地,着力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羌文化传承、农旅融合发展一体化的美丽村庄建设示范点。”匀都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熊子昂说。为此,村里陆续完善了漆树坪羌族文化陈列室、羌寨祭祀广场、旅游公厕、羌寨亮化等系列工程,并在羌年庆典、火塘摆手舞等重大节庆上做足文章。
熊子昂介绍,匀都村通过线上、线下传播手段,将少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以羌寨旅游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推羌寨旅游。
同时,村里积极发展多种产业。“村集体带头搞起了牛蛙养殖,让闲置资源变绿色产业,为村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渠道。”匀都村党支部副书记尹柏说。
“除了村民自发的种植养殖产业,我们近两年还谋划发展了茶产业。高山云雾出好茶,我们将漆树坪羌寨浓郁的羌族文化与茶产业相结合,打造匀都村‘羌红茶’等具有羌族特色的产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传统村落焕发勃勃生机。”熊子昂表示。
来源/《当代贵州》2025年第33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宇峰
编辑/赵中行
二审/王远柏
三审/吴文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