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笔者登上了“齐鲁1号”Y733次列车,这是国铁济南局在今年4月开行的一趟旅游列车,它途经泰山、兖州等旅游站点,从枣庄再次出发终到威海,虽然今天是周四,但车上666个席位却座无虚席。
刚一开车,笔者就发现在功能车厢围满了一群小朋友,他们都在“打卡”,据车厢工作人员介绍,自从暑运开始,乘车的儿童和学生旅客都会来这里打卡,很多坐过一次的旅客还会专门再来一次,为的就是将新增的印记“补上”。
“内容很多,有齐鲁故事、泰山形象、黄河入海等,很有意思。”一名手拿打卡印章,眼神满足的孩子给笔者介绍。其实,打卡不仅仅是在一个打卡本上记录自己的足迹,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的打卡,让这些经历成为自己的的人生印记,见证自己的成长,其次,通过一系列的打卡,也让这些儿童和学生旅客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自信,知道了“一山一水一圣人”指的是“泰山黄河孔子”,丰富了他们的阅历,让笔者有种“文化从娃娃开始”的感觉。
车到泰山,上来了一群风尘仆仆的旅客,据列车长介绍,这些旅客都是刚爬完泰山准备乘车赶往下一个景点的,暑运期间,乘坐Y733次列车“挨个”旅游的旅客增多,笔者碰上了一个从广东韶关乘飞机来旅游的大学“特种兵”游客,她和男友一起坐飞机从济南乘坐的这趟车,晚上10点多开始爬泰山,第二天上午11点下山后继续到兖州去曲阜旅游。笔者算了一下,两个人在泰山旅游的时间大约要花费200元以上,仅仅在这趟车,就有接近100名类似的旅客,无疑给地方经济“添砖加瓦”。
旅游列车开的很好,热了文化,火了经济,让更多的游客既领略了我国悠久文化,还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彰显了铁路部门的战略眼光和国家经济大动脉的担当。
(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明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