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攀 阿坝观察 王鑫
目标
●到2030年——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分别达到38亿元、2700亿元左右,“天下九寨沟·大美阿坝州”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初步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方法
打造“五个之州”——
以自驾之州带动基础提升
以研学之州带动内涵提升
以民宿之州带动品质提升
以网红之州带动业态提升
以好客之州带动服务提升
路径
坚持“五动”——
“景区带动”优布局
“线路联动”兴全域
“产业互动”增效益
“品牌推动”拓市场
“机制促动”强活力
暑期一直是阿坝州旅游旺季。九寨沟景区连续20多天发布门票售罄公告,截至8月15日,今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400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截至8月19日,黄龙景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这一成绩较2024年提前14天;四姑娘山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在7月下旬突破百万人次。
三大景区堪称“顶流”,在客流量方面与阿坝州其他景区拉开明显差距——剖析阿坝州文旅产业现状,这样的“月明星稀”是特色,也是短板。不久前召开的阿坝州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明确了到2030年“初步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部署的重点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弥补短板、全域发展,变“月明星稀”为“星汉灿烂”。
如何让“星光”更亮?记者在阿坝州多地采访了解到,一系列景点景区提档、旅游服务提质的创新探索正在进行。
优化布局
让景区景点全域绽放
我国共有15处世界自然遗产,阿坝州就占据3席。但全会分析认为,这些龙头景区串联带动周边景区发展不足,辐射带动景城景镇一体发展不够。例如,截至8月15日,与九寨沟景区同处九寨沟县域内的神仙池、爱情海等景区接待游客量仅为数万人次。
对此,阿坝州提出“景区带动”优布局的发展路径。“以九寨沟、黄龙、四姑娘山龙头景区为引领,高品质A级景区为骨架,差异化开发提升四大片区景区景点,构建‘三核’驱动、多点开花、全域绽放的文旅发展空间布局。”阿坝州委相关负责人说。
松潘古城半程马拉松赛吸引众多选手参赛。松潘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深度融合上,九寨沟县已明确思路。九寨沟县委副书记赵顺勇表示,该县将把神仙池、爱情海、甲勿海·熊猫园、金猴谷、九寨华美胜地、九寨云顶、世外罗依等生态旅游景区,与㑇舞、南坪曲子、川西藏族山歌、登嘎甘㑇、涂墨节等特色文化结合起来,做精休闲度假旅游,做强乡村旅游,做大演艺赛事产业,做活文博旅游。
增强全域吸引力的同时,还要提升游客通达全域的便利度。“我们将进一步延伸县内景区直通服务,逐步开行县城及九寨沟核心景区至金猴谷、甲勿海·熊猫园、柴门关、九寨庄园等周边景区的直通车。”九寨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绍军说,目前该县正推动18家租车公司开通高铁站、城区、景区之间的租车业务,100辆网约车也已获批,将逐步投入运营。
串珠成链
让游客处处感受美景
除龙头景区外,阿坝州第二梯队的毕棚沟、莲宝叶则、中国古羌城、黄河九曲第一湾等7个景区,近年来也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数据显示,阿坝州共有3600余处优质文旅资源,目前尚有五分之四待开发。星罗棋布的自然、人文景观,让阿坝州处处皆景。为此,阿坝州顺势提出“线路联动”兴全域发展路径。
“简而言之,就是要将阿坝州全域分散的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并链成片,让游客来到阿坝一路见景、移步换景,处处感受美景。”阿坝州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阿坝州下大力气建设“五个之州”——自驾之州、研学之州、民宿之州、网红之州、好客之州。尤其是在打造自驾之州方面,阿坝州的目标是打造全国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和中国最受欢迎自驾旅游目的地,并提出要把大九寨旅游草原环线、理小路自驾精品线打造成世界级旅游风景道。
选手在红原县参加骑射比赛。红原县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开通的理小路,因沿途的优美自然风光迅速走红,被游客誉为“川版独库公路”。同时,理小路还串联起毕棚沟和四姑娘山两大景区,是一条独特的“风景通道”。但目前,理小路距离世界级旅游风景道仍有不小差距。
8月13日,阿坝州召开理小路沿线公服建设概念性规划专题会议,提出要将非遗、民俗等元素嵌入理小路沿线景观建设,并科学规划停车场、充电桩、厕所等设施,打造零碳公路。
分类施策
让保护开发举措更精准
根据阿坝州独特的自然、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此次州委全会提出打造世界遗产之旅、生态康养之旅、科考研学之旅、藏羌风情之旅、红色育人之旅、户外探险之旅、冰雪浪漫之旅等主题线路构想。
以红色育人之旅为例。“红军长征在阿坝创造了驻留时间最长、召开重要会议最多等七个之最。”阿坝州相关负责人说,围绕红色旅游资源的深度保护开发,全州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松潘县下八寨乡是沙窝会议会址所在地。近年来当地专门组织人员前往若尔盖县巴西镇考察学习。在随后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中,下八寨乡将红色文化植入红谷驿站,为游客提供独具特色的食宿体验。“去年9月开张以来,已收入10万元左右。”下八寨乡致富带头人索郎能周说。
据介绍,下一步下八寨乡还将依托沙窝会议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新长征”夏令营品牌、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帮助孩子们传承好红色基因。
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传统系列活动启幕。马尔康市委宣传部供图
马尔康市被誉为嘉绒锅庄的故乡,也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故乡。持续深耕“幸福锅庄城·诗歌马尔康”文旅IP的马尔康市也在不断创新。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马尔康嘉绒锅庄民俗传统系列活动首次邀请马来西亚等国的舞蹈队参加锅庄比赛。”马尔康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真说,今年首设的马尔康半程马拉松赛,吸引国内25个省份和英国、波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450余名选手参赛,让马尔康的人气、商气、文气、名气得到了显著提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