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东台
暑风轻拂,草木飘香
从市区向东行车半小时
映入眼帘的是
“花前树下、恋恋不舍”景致标识
头灶镇下舍村便悄然呈现
......

步入村内的七星公园,亲水长廊沿河蜿蜒,脚下流水潺潺、波光粼粼,两岸绿意层叠、沁人心脾,随手一拍皆是一幅宜居宜游的生态画卷。园中七棵百年银杏尤为醒目——它们依北斗七星方位整齐排列,昔日曾是渔民归航的“天然航标”,如今枝繁叶茂,成为下舍村闪亮的生态与文化名片。
银杏园旁的湿地被巧妙打造为“花鱼港”,微风过处,芦苇轻摇,杨柳垂岸,湿地景观与银杏园相得益彰,浓郁的田园气息令人沉醉。


这一派惬意风光,正是我市推进生态河道建设、实施下舍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生动体现。昔日河道旧貌换新颜,既承载着日常生活的烟火气,又融入了诗画田园的浪漫意境。
下舍小流域内河网纵横,多条骨干河道构成区域重要生态屏障。治理工作以小流域为整体单元,立足村庄自然禀赋,采取“集中连片、整体治理”模式,通过“河道疏浚、岸坡整治、绿化补植”等系列举措,同步推进生态修复、环境提升与民生改善,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目前,下舍小流域已成功建成8条农村生态河道。“我们重点推进清淤疏浚、岸坡整治与长效管护,并将废弃的下舍电灌站改造为水利微展馆,既保存老一辈的水利记忆,也让乡愁有所寄托。”头灶镇水务站站长崔浩波介绍。
这座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二层电灌站,曾是推动当地“旱改水”的关键设施,经复古风格改造后焕发新颜。
“我镇因‘盐’立镇、藉‘盐’而兴,在改造中注重融入海盐文化元素,将其嵌入沿河景观带设计,使老建筑承载新内涵,也为生态美景注入文化温度。”头灶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生态+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舍村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水利微展馆


“晚上河边特别凉快,大家都爱来散步乘凉。灯光一亮,和城里公园没什么两样。”村民钱春香的一番话,道出了环境改善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如今的下舍村,水清岸绿,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越来越有盼头。


下舍小流域的美丽蜕变并非孤例。近年来,我市以小流域治理为抓手,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深入挖掘和彰显地方文化内涵,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治理样板:溱湖水乡的罗村小流域,依托里下河独特风貌,打响“皇娘湖”生态品牌;梁垛镇舍港小流域,以临塔村“孝贤文化”为内核,打造出诗意盎然的鲤鱼岛水生态公园……一幅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乡村图景正在东台大地渐次展开。


◆来源:东台水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