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久仰的大境门
刘维嘉
知道大境门,那是数十年前的事儿了。张家口卷烟厂生产的《大境门》香烟曾风靡北京、河北等地,蓝白红相间的烟盒上,那座巍峨的城门与蜿蜒的长城,承载着好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在张家口市沽源县避暑时,偶然搜索周边景点,才得知这座记忆中的大境门就在张家口市北端的桥西区。
大境门作为长城四大关口之一,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长城四大名关”,位于东、西太平山形成的天然峡谷中。
大境门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是一座以条石为基、灰浆勾缝的砖砌拱门,有两扇木质铁皮大门。它的顶部不像其他古城门那样,上边有门楼,顶部是平台,这是不多见的。登上大境门,沿着城墙往右走,能登上保存完好的毛石长城和烽火台。
大境门的门楣书写着“大好河山”四个黑色大字,这是察哈尔都统高维越巡视时,于1927年书写的,并镶嵌在大境门匾额的上方。在“大好河山”的下方匾额上书写着“大境门”三个红色小字,这是由清朝顺治皇帝书写的。高维越题写的“大好河山”和顺治御笔“大境门”匾额,虽然大小不同,但都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沿革。
据记载:大境门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张家口市区长城是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修建的,全长450公里。其中属于桥西境内长城全长3700米,皆沿山势修建,就地取材,以石垒筑,灰浆勾缝而成。大境门外东、西太平山巍然对峙,地势十分险要,历史上这一带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同时,大境门也是蒙、汉、回、藏等多元文化友好交流的场所,在清代(1644-1911),是北方十分重要的商业都市,被称为“路陆商埠”“皮都”。康熙亲征噶尔丹、八路军解放张家口等重大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
大境门景区由大境门长城、来远堡遗址公园、明德口街三部分组成,从进口到大境门,沿途有书写着“神京右臂”的城楼、大境门长城之来远堡永顺门、小境门、二郎庙、关帝庙、三娘子庙、山神庙、水关、石刻、牌楼和古戏台等,道路两侧的店铺一个挨着一个,有蔚县剪纸、中国糖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古玩店、食品店和饭馆;还有《境曲社》,下午有精彩的相声等节目。在道路中间有各种特色小吃和冷饮,人们走累了可以就近休息。
立在古戏台对面的巨幅海报上,通过图文介绍,再现了张家口商贸记忆的《境门往事》。这部情景剧每天晚上上演,剧情以隆庆五年(1571)明朝与蒙古封贡互市为背景,讲述了昔日张家口人在张库商道上坚韧谋生,为开马市舍小我取大义的故事。
站在大境门斑驳的城墙之下,仔细聆听,仿佛能听到昔日百姓们往来奔忙的欢笑声和车轱辘碾压石板路的辛劳之声;仿佛能听到摇旗呐喊的拼杀声和枪炮声……仔细观看,仿佛能看到围绕大境门的争夺而演变的朝代更迭;仿佛能看到红旗招展,建设大军繁忙的情景……大境门的道路,尽管铺上了现代化气息的砖石和装饰,但透过这些砖石,仿佛能看到先人们留下的层层足迹……让人情不自禁地发思古之幽情,这其中最多的应该是感念吧?
仰视大境门,脚踏城墙下,翻开这部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茶马古道、商旅驼铃、票号银钱、戍边金戈、抗日烽火、新中国建设……
走在大境门的古道上,怎能不让人们心潮翻滚,思绪万千呢?
2025年8月25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