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魂,旅游为体。近年来,我县深挖飞仙关镇悠久历史与人文底蕴,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强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精心编织出一幅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交相辉映的新时代图景。
文旅融合 激活乡村魅力

“网上看过飞仙关,感觉很美。实地感受比视频里更美,不虚此行!”暑假期间,外地来芦游客张先生由衷感叹。飞仙关的魅力,在于其厚重的历史与独特的人文。作为芦山县南大门,地处芦山、雨城、天全三县(区)交界,自古便是南丝绸之路要冲、茶马古道重镇、川藏文化走廊节点,如今更是国道G318川藏线第一关和川西旅游环线必经地。凭借显著的交通区位、生态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飞仙关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这份美誉,是全县上下真抓实干、持续发力的成果,也是当地群众的心声。
项目筑基 产业提能升级

依托独特文旅资源,芦山县先后实施了飞仙关旅游景区提质增效项目、飞仙4A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三桥广场基础工程提升项目等。318国潮茶马互市街区、G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老君溪特色业态等相继落成,极大丰富了景区内涵。如今,“打卡茶马古道飞仙关官道”“此生必驾318、此生必过飞仙关”等文旅品牌正为农文旅融合发展蓄势添力。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75.8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亿元。
特色业态 IP破圈引流

2024年秋季,芦山县秋季文化旅游推介暨 G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启动仪式盛大举行。318街区的“入藏第一杯咖啡”让摩旅和自驾爱好者惊喜连连;老关门前投壶、蒙眼敲锣等传统游戏吸引游客争相体验;登临狮子山,可俯瞰出川入藏飞仙关隘这一要塞全貌;在宋代守御司遗址,游客凭借“通关文牒”感受千年通行文化。背夫互动及芦山花灯等沉浸式表演,更将文化氛围推向高潮。芦山县紧抓2024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暨第十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契机,深化打造G318骑行文旅新IP,升级国道318茶马文化骑游小镇、茶马文化深度体验区、农文旅研学线三条精品路线,组建专业解说队伍,全面推进“农文旅融合特色发展体验区”建设。
精准招商 补链强链

“慕名而来尝尝这儿的马帮宴吊炉火锅和特色豆花”游客李先生一家在游玩后专程体验美食。为提升游客留宿率,飞仙关镇围绕“G318茶马文化骑游小镇”定位,精准开展招商引资。2024年,新引进318.1咖啡、胶囊酒店、云顶茶社、马溪豆花、吊炉火锅等11家特色业态,有效串联起318国道、狮子山、老君溪、茶马古道等景点,形成南北场镇“文旅+”产业集群。全年招投标项目3个,签约项目5个,新洽谈入库项目9个,在建项目5个,谋划推重点项目6个,协议投资总额1000万余元。
环境提升 宜居宜游

8月的禾茂田园,瓜果飘香,麦田金黄,青山含翠、溪流潺潺。笔直整洁的柏油村道、鲜花环绕的民居,构成了魅力宜居的乡村画卷。“风景好,环境整洁,活动有趣,小朋友很喜欢。”游客李女士点赞到。每逢假期,禾茂田园小火车观光、露营烧烤、垂钓抓鱼等活动热闹非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2024年,《雅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若干规定》施行,将禾茂田园作为试点,创新推出符合乡村实际的分类处理模式,显著提升了人居环境。环境美与产业行相互促进,使禾茂田园成为远近闻名的农耕体验沉浸式打卡点。
如今走进飞仙关,既可“静”享千年茶马古道悠悠岁月,亦可“动”感国道318最美骑行追风之旅,“吃、住、行、游、娱”全链条业态日臻完善,游客既能漫步古道感受千年汉藏风情,又能深度体验互动性强的特色茶马文化。未来,我县将继续因地制宜,找准芦山文旅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喊响“天府之肺·熊猫雅安”文旅品牌贡献芦山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