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山滨江热门景点之一:逸仙雅苑
宝山6.8公里滨江岸线焕新升级,八大宝藏打卡点,小众且免费。在白色灯塔下,邂逅漫画感江岸;百年工业遗存,变身潮酷艺术地标;还有江畔草坪露营、落日橘子海......
宝山,因水而生、因港而兴。这里通江达海,连接整个长三角以及中西部,不仅是扼守江海的战略要地,也是聚集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老港区的传统工业区,因此一直有着“三吴门户”“水陆咽喉”之称。经过多年建设,历史和摩登在这里交汇。曾经的滩涂、老码头正褪去旧颜,一条绵延约6.8公里的滨江岸线,串起了国际邮轮港、长滩观光塔、长滩瀑布公园、灯塔营地、淞沪抗战纪念馆等多个特色打卡点,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国际邮轮特色、海上门户标识度的文旅新地标。


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日景与夜景

打通断点,抬升标高
塑造观江达海的望海之地

滨江步道
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本次宝山滨江岸线的改造提升,聚焦优化岸线景观环境,挖掘海派文化主题内涵、引入度假区主题IP形象, 塑造多样文旅网红节点,完善服务配套设施,打造上海最美滨江长江岸线、国际滨江新名片。
在改造前,宝山滨江步道以市政功能为主,缺少富有文化韵味的开放空间和供人休憩的观景平台。沿途的防汛墙和茂密的植被更在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人们的视线,使人们无法感受滨江观江达海的独特魅力。
为满足游客的多功能需求,本次提升将一级平台由单一的防汛功能提升为供市民休憩、娱乐的波浪花园,将沿防汛墙6-7M宽的二级防汛通道提升为“三道合一”的骑行道、跑步道、漫步道,实现从长滩至宝杨路段沿防汛墙的一级临江面的道路贯通。


滨江步道改造前后对比
滨江步道标高整体抬高,对现状道路高差较大处进行缓坡处理,提升骑行及漫步舒适度,实现真正的“还岸与民”。


滨江公园亭廊改造前后对比
此外,设计还降低草坡高度,结合沿线海天旭日与逸仙雅苑两栋公共建筑的二层平台塑造观景视觉廊道,打造多功能观江休憩平台。

江海蓝与“阿宝一家”
塑造宝山滨江的主题氛围

融入城市景观的主题色和主题IP
项目通过鲜明的主题色彩和生动的IP形象,迅速塑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区域景观环境。设计采用江海蓝主题色系,塑造度假区独特的空间色彩氛围。

阿宝一家主题IP
同时,为了进一步丰富度假区的品牌形象,创新性地设计出了一组名为“阿宝一家”的可爱小江豚主题IP。在整体岸线设计中,规划设计将“阿宝一家”的形象融入到度假区的各个角落。从城市家具到标识标牌,从地面铺装到建筑立面,这些主题IP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空间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也让游客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度假区的创意和用心,提升度假区的主题氛围。

宝杨路路口阿宝一家主题雕塑

地球之树艺术标识装置指引国际重要港口及国际邮轮公司所在地

“阿宝”在艺术装置上的应用

完善功能,丰富服务
塑造特色鲜明的岸线景观

邮轮灯塔
为满足周边居民及游客的需求,此次提升依托滨江现状空间环境,结合功能主题,增设多处驿站和休憩空间,并对座椅、垃圾桶、标识、栏杆、灯光等进行更换升级,对现场的平台、栈桥、儿童活动场地也进行翻新,使配套设施更为完善和舒适。同时,还结合海誓山盟的爱情主题、西游主题及邮轮港主题,塑造多个特色鲜明的网红节点,丰富了滨江岸线的景观。
景一:邮轮灯塔
对现状灯塔进行艺术提升,并在周边增设公共艺术装置,在地面增加五彩祥云和江海蓝渐变大地艺术彩绘。远眺邮轮,与灯塔合影,听海浪潮声诉说着浪漫的爱情故事。


邮轮灯塔亲水平台改造前后对比


邮轮灯塔改造前后对比
景二:爱心海洋
设计结合现有的铁艺铁门,改造提升以爱情为主题的装置艺术门。拆除沿线步道围墙,对建筑立面整体改造提升,打造共享开放的花园景观。在这里,江海成为了最浪漫的背景,为恋人们提供了一个立下海誓山盟般爱情约定的完美场所。在这里,每一对情侣都能在大自然的见证下,许下永恒的承诺,让爱的故事随着江海的波涛流传。


爱心海洋-铁艺门改造前后对比


围墙拆除、步道优化、景观改造

水闸建筑改造后
景三:胡塘日出
以海阔天空为主题,拓展入口空间,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公共广场。结合空间场地,增设特色度假区标识牌、地面太阳标识、艺术围挡花箱等,指引周边重要文旅节点,打造滨江公园北侧入口节点。


胡塘日出改造前后对比

艺术化文字围栏
景四:海天旭日
结合建筑内部功能优化及立面提升,梳理沿线空间景观,打造功能配套的服务驿站。

海天旭日改造前后对比
景五:滨江驿站
对滨江驿站建筑及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改造设计,在驿站沿江面绿地结合场地保留大树增加错动的景观墙面和抬升的公共活动平台,营造丰富有趣的景观休憩空间,同时,在平台上穿插布置长条座椅,丰富空间关系。



滨江驿站改造前后对比
景六:逸仙雅苑
对现状建筑进行立面优化,降低绿坡的坡顶标高,在坡顶打造可提供多种活动举办场所(如咖啡休憩外摆,面江小剧场等)的观景平台,平台联系滨江步道和建筑二层平台,梳理绿坡植被,保留场地大树的同时,迁移多余树种,塑造简约大气的滨江景观。


逸仙雅苑改造前后对比,观景平台联系滨江步道和建筑二层平台


景观改造前后对比,梳理绿坡植被,塑造简约大气的滨江景观
景七:渔人小港
梳理区域空间场地,局部降缓步道高差,优化步道体验。增设滨江服务驿站与花园外摆,满足游客的多功能需求。


渔人小港改造前后对比

增设服务驿站与花园外摆

滨江驿站的奶油色外墙搭配蓝色江面 © ShanghaiWOW
景八:城市吧台
为满足游客需求,结合现状塑木板铺装与休闲骑行步道,设置总长约100米的城市吧台。人们可以在此处,坐下来,享受江风的吹拂,远眺对面的邮轮母港,感受度假区的独特魅力。


100米的城市吧台改造前后对比

海港晴云取景框,看日出和邮轮的绝佳地点
这条6.8公里的滨江道虽然不是很长,但对休闲骑来说绝对足够了。沿着波光粼粼的江岸一路往前,可以一览大江大河的壮丽滨江岸线,还能遇见海天间的第一缕旭日。胡歌都来骑行打卡过,真的太chill了!
(来源: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