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苏交恶,国家出于安全考虑,紧急启动三线建设,所谓的三线建设,就是把沿海、东北一带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命脉的企业内迁。四川华蓥山山脉山高林密,尤其适合建设三线厂,因此在华蓥山隐藏了许多三线厂,比如华蓥市的“八光”,合川区的陵川等等。
原本穷乡僻壤的山沟沟,突然来了几万三线、人,为了保障三线厂的生活生产,开发华蓥山煤田迫在眉睫,这就有了三汇镇一矿、二矿、三矿这样的大型煤矿,除此之外,还有县办小煤矿,比如合川市三汇煤矿,位于合川区三汇镇康佳村的睏牛坪,地处华蓥山东麓,紧邻华蓥山风景区,距离合川城区较远,有40多公里的路程。
合川市三汇煤矿又叫睏牛坪煤矿、牛铁矿(当地口音译),虽不是三线厂,但是其诞生于三线建设期间。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全力开发华蓥山煤田,主要资源都被大型煤矿圈地了,剩下小部分、资源相对匮乏的煤田都划归了合川市三汇煤矿,煤矿最初只有睏牛坪井,到八十年代初期,煤矿扩建,才有了牛铁矿井。
相比旁边的大型煤矿,合川市三汇煤矿规模不大,整个矿区有矿工两三百人,加上家属只有500人左右,人数不多,矿区建筑更少,职工宿舍包括一栋单身楼在内,才有五栋楼房,尽管如此,煤矿毕竟是国家单位,功能相当齐全,除了宿舍楼,还有医院、电影院、商店等,尤其是电影院,其规模不输于旁边的大型煤矿。
合川市三汇煤矿的生命力没有大型煤矿顽强。据当地村民回忆,表面上风风光光,但在2010年左右,出现了一次事故,据说有五个或六个矿工那个啥了,这对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县办企业来讲,绝对是大事故,为了保证安全,煤矿被迫关停,从此,曾经闹热的矿区成了工业遗址。
合川市三汇煤矿关停得非常彻底,完全断了重生的念头,矿井直接用水泥封死,矿工为了生活,被迫离开。最初,办公楼房还民企租来办公,退休工人还在生活区,但随着矿区弃用多年,越来越没有生气,先是民营企业熄火,再是矿工的搬离。时至今日,整个矿区只有不到10户人家,并且都是老人,处于十房九空的状态。
资源型生产企业都会存在资源枯竭、安全事故等问题,如果是资源枯竭,破产关停属于自然灾害,不可避免;相比起来,安全事故的问题要容易处理一些,罚款整改都能解决。但合川市三汇煤矿比较憋屈,处在尤其重视安全事故的重庆,但凡事故大一点,迫于形势,都会关停,想来有些令人遗憾,你说是不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