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隶属四川省眉山市,北与成都市蒲江县、东与眉山市东坡区相邻,地处成都一小时经济圈。丹棱古称齐乐郡,因城北“红色有棱、状若飞旗”的赤岩山而得名,面积449.28平方公里,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全省首批乡村振兴先进县和省级文明城市。丹棱县是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全县拥有旅游资源1166处,其中五级资源2处(幸福古村、大雅文化旅游景观综合体),四级资源10处(老峨山、黄金峡、大雅堂博物馆、丹棱白塔、党仲水库与彭端淑故里、九龙山、龙鹄山、梅湾湖、顺龙谷、盐铁古道遗址)。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6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老峨山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个(丹棱·桃花源景区、大雅文化旅游景区)。擦亮“丹棱游村”品牌,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点5个,其中,幸福古村荣获第一批全国乡村重点村、首批天府旅游名村等19项荣誉,齐乐镇梅湾村、仁美镇雄义村、张场镇峨山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建成幸福岭生态民宿集群,打造“桔香稻田”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旅游新热点。原生峡谷黄金峡、道教名山龙鹄山、九龙山省级森林公园等景点交相辉映,引人入胜。#四川#
历史沿革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西周、春秋、战国为蜀国之地,秦属蜀郡南安县地(今乐山市),西汉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至南北朝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属益州部键为郡南安县地。南北朝齐明帝建武三年(496年)推行郡县合一的行政建制时,始置齐乐郡,领一县,名齐乐县(今丹棱县,辖今丹棱、洪雅及眉山西南一部);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废,并入齐通县(今眉山县);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后改青州为眉州(今眉山县),改齐通县为通义县时,为通义县地;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复置齐乐县;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因县南有洪雅川而更名为洪雅县,属嘉州齐通郡。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年),因城北有一赤崖山(今眉山县境内)“其山高峻,色赤有棱,状若飞旗”而取邑名为丹棱,与洪雅分治,属嘉州(今乐山市)所辖。隋场帝大业三年(607年)属眉山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属剑南道西川眉州,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前属眉州。宋赵昺样兴二年(1279年)前属成都府路之眉州通义郡。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丹棱县并入眉州。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洪武十年(1377年)废,入眉县,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隶属眉州。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至清·宜统三年(1911年)属上川南道眉州。1912—1949年属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今眉山县)。
1950年隶属川西区眉山专区,1953年改属乐山专区。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丹棱县,全部地域划归洪雅县,置丹棱区。1962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丹棱县建制。1968年乐山专区改称乐山地区,丹棱县属之。1979年11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办公厅、乐山地区行署办公室通知:根据公安部地域规则名称和字典考证,决定将丹棱县名中的“棱”字改为“棱”字。1985年建立乐山市,辖丹棱县等17个区县。1997年5月30日设立眉山地区,辖丹棱县等6个区县。2000年6月撤销眉山地区设立眉山市,仍辖丹棱县等6个区县。
行政区划
民国元年(1912)改为1镇(城厢镇,今丹棱镇)、5乡(杨家、仁美、高桥、张家、顺龙)。镇乡下设保,保以下设甲,甲以下设排。
民国7年(1918),改保为团,团以下仍设甲、排。
民国24年(1935)9月县以下增设区的建制,第一区治城厢,辖城厢镇、杨家乡;第二区治仁美,辖仁美乡、顺龙乡;第三区治张场,辖张家乡、高桥乡。
民国25年(1936),改乡镇为联保,下设保甲。
民国29(1940)3月,裁区的建制,整编保、甲。7月废联保恢复1镇5乡建制,全县划分为132保,1453甲。城厢镇23保,杨家乡17保,仁美乡23保,顺龙乡24保,高桥乡15保,张家乡30保。
民国30年(1941)6月,由张家乡划出15个保分设仁兴乡;由顺龙乡划出9个保、城厢镇划出5个保设石桥乡;山城厢镇划出3个保、杨家乡划出2个保、仁美乡划出8个保设何家乡。
民国32年(1943)1月,由顺龙乡划出4个保(改编为6个保)、城厢镇划出1个保、石桥乡划出2个保设中隆乡。
民国末年乡、保、甲的设置如下:
城厢镇15保,191甲,2609户;
石桥乡11保,131甲,1467户:
中降乡9保,86甲,1142户;
顺龙乡11保,127甲,1482户:
仁美乡15保,156甲,1839户;
何家乡13保,132甲,1766户:
杨家乡15保,159甲,2066户:
张家乡15保,158甲,2042户;
高桥乡15保,167甲,2297户:
仁兴乡15保,155甲,1786户;
全县1镇9乡,134保,1462甲,18496户。
1950年初,为了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全县分为三个工作片区,夏改工作片区为行政区,第一区辖城厢镇、石桥乡、顺龙乡、中隆乡,区治设县城:第二区辖仁美乡、何家乡、杨家乡、区治初设何场。
1950年仁美乡将瓦山麓的瓦山特别甲划归洪雅县赵河乡所属。1950年将石桥乡所属之第十一村(张官房)划归眉山县广济乡所属。
1951年将杨家乡所属之第十四、十五两村及黄家场划归眉山县黄家乡所属,将仁美乡所属之第八村划归洪雅县新庙乡所属,将仁兴乡所属之第十三村(晏黄张)划归洪雅县中山乡所属。
1952年将何家乡所属之第十二村(毛河)、十三村(文沟)划归洪雅县余坪乡所属。
1953年仁美乡分置幸福乡时,划何家乡第六村(元通)、七村(正安)归仁美乡所属。
1953年3月迁仁美乡田坝村;第三区辖张家乡、高桥乡、仁兴乡,区治设张场。
1953年经乐山专员公署批准,由杨家乡分置金龙乡,由仁美乡分置幸福乡。
1954年3月,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将仁兴乡所属之第十四、十五两村划归雅安县(今雅安市)合江乡所属。
1955年12月经乐山专员公署批准,将金龙乡所属之第六村、第八村划归洪雅县符场乡所属,将第七村的五户农民同时划入洪雅县余坪乡。
1955年经乐山专员公署批准,元月12日撤销第二区,将所属的仁美、何家、杨家、幸福、金龙五乡并入第一区所属。同年6月相继撤销第一区和第三区,各乡直隶于县。
1956年5月,县人民委员会报经乐山专员公署批准,撤销金龙乡并入杨家乡所属,撤销幸福乡并入仁美乡所属,将县城4个居民组分置城关镇,城厢镇改称城厢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初期,以一乡为一个人民公社。不久,将城厢、石桥、中隆合为东风人民公社,杨场、何场合为杨何人民公社,张场、高桥、仁兴合为张场人民公社,仁美、新庙(今洪雅县新庙乡)合为仁美人民公社,顺龙建人民公社,共为5个公社,属洪雅县丹棱区。新合的大公社以原小公社设管理区,下设大队、生产队。未并入大公社的顺龙公社则下设管理区(相当于大队)、生产队。
1959年以原乡为公社。除原新庙公社划归洪雅县红星区外,其余10个公社属洪雅县丹棱区。公社以下辖管理区(即大队)、生产队。1962年元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分丹棱区张场、高桥、仁兴3个公社置张场区,区治设张场。同年经乐山专员公署批准,划张场公社三合、万山、金花、岐山4个大队及仁兴公社玉柱、廖店、元山3个大队置王场公社,属张场区,不久,复划廖店大队归仁兴公社。山城厢公社划龙滩大队及白塔大队一部,石桥公社红石、龙鹄、兴隆、唐庙4个大队分置唐河公社,属丹棱区。1962年恢复丹棱县建制时,撤销丹棱区而保留张场区。
1968年12月,丹棱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张场区。
1981年11月地名普查中,城关镇更名丹棱镇,高桥公社更名双桥公社。
1984年2月改公社、大队、生产队为乡、村、组。
1992年7月,经乐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城厢乡行政区域并入丹棱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同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杨场、仁美、双桥、张场4个乡分别以原行政区划设杨场、仁美、双桥、张场4个镇。至此,全县形成7乡5镇格局。
1992年全县开展撤乡建(并)镇工作,实行镇管村体制。将丹棱镇和城厢乡合并组建丹棱镇,撤销杨场乡、仁美乡、双桥乡、张场乡,在原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组建杨场镇、仁美镇、双桥镇、张场镇,保留何场乡、中隆乡、唐河乡、石桥乡、顺龙乡、仁兴乡和王场乡,即由原1镇12乡改为5镇7乡。
2002年3月,撤销大南街、小南街、北街三个街道居委会,组建城南、东升、城西三个社区居委会。具体区域划分是丹棱河以南为城南社区居委会,新南路至外南街至东环路以东为东升社区居委会,新南路至外东街到东环路以西为城西居委会。
2005年4月,按照上级关于减少乡镇40%的工作要求,提出并上报了关于调整优化全县乡镇行政区划的工作意见,经省民政厅、市政府同意后,将唐河乡并入丹棱镇,何场乡并入杨场镇,中隆乡并入双桥镇,仁兴乡和王场乡并入张场镇,仁美镇、顺龙乡、石桥乡不变。全县5镇7乡调整为5镇2乡,调整后全县乡镇为:丹棱镇、杨场镇、仁美镇、双桥镇、张场镇、顺龙乡、石桥乡。
2006年全县共有5镇2乡,132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928个村民小组、20个居民小组。乡镇下辖行政区为:
丹棱镇辖东门、枫落、新桥、观音、高坝、大林、窑坡、青龙、茶林、群力、南门、板桥、桂花、唐坝、红石、龙鹊、兴隆、韩坝、龙滩、建设20个村和东升、城南、城西、白塔4个社区。
杨场镇辖古井、骆坝、朱沟、徐坝、曾坝、代安、五一、金龙、刘沟、宋庙、水口、杨坝、宋扁、会灵、谢庙、凤凰、白店、童场、石马、狮子、新村、莲花、大兴、黄庙、回龙25个村。
仁美镇辖光明、高山、飞龙、安桥、田坝、中心、雄义、严沟、楼房、高河、罗沟、小桥、元通、正安14个村。
双桥镇辖金藏、龙坝、硝坝、和平、石牛、大桥、桂香、团林、刘坡、黄林、隆兴、中山、自然、华头、张山、党仲、五龙、毛沟、龙埂、两河、梅湾、石河、双水、天宫、宿场、天台、涂山、黄金28个村。
张场镇辖锁江、小河、河湾、长流、金峡、龙泉、峨山、万年、菜塆、郭坝、白庙、李庙、陈嘴、蒋山、红岩、文武、朝真、大田坎、青桐、大木河、廖店、园石、三合、万山、金花、岐山、玉柱27个村和官山社区。
顺龙乡辖杨凌、虎皮寨、幸福、高梯、青云、圣钟、官厅、九塆、顺河、柏木、白岩、万坪12个村。
石桥乡辖界牌、麻柳、黄山、元山、王塆、江陵6个村。
2010年,丹棱县辖5个镇、2个乡:丹棱镇、杨场镇、仁美镇、双桥镇、张场镇、顺龙乡、石桥乡。
2013年全县共有五镇二乡,2007年合村并组后,有71个村、5个社区居委会,493个村民小组。乡镇下辖行政区划为:丹棱镇:东门、观音、大林、青龙、群力、板桥、桂花、红石、龙鹄、韩坝、建设等11个村和东升、城南、城西、白塔等4个社区居委会。杨场镇:古井、朱沟、曾坝、金龙、水口、杨坝、会灵、凤凰、石马、狮子、大兴、黄庙等12个村。仁美镇:光明、安桥、中心、雄义、严沟、罗沟、小桥、正安等8个村。双桥镇:金藏、石牛、桂香、团林、刘坡、隆兴、中山、五龙、龙埂、梅湾、石河、天宫、宿场、黄金等14个村。张场镇:锁江、小河、河湾、长流、金峡、峨山、万年、陈嘴、文武、大田坎、大木河、廖店、三合、金花、岐山、玉柱等16个村和官山社区居委会。顺龙乡:虎皮寨、幸福、青云、官厅、柏木、万坪等6个村。石桥乡:界牌、麻柳、黄山、元山等4个村。
2019年12月,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全县共有4镇1乡,70个村、8个社区居委会,479个村民小组、39个居民小组。乡镇下辖行政区情况为:
齐乐镇:龙滩、板桥、观音、群力、桂花、大林、青龙、兴隆、龙鸽、红石、石河、黄金、宿场、梅湾、龙埂、天宫、黄山、界牌、麻柳、元山、狮子和东升、城南、城西、白塔、新桥、大雅社区居民委员会。
杨场镇:会灵、风凰、石马、大兴、黄庙、杨坝、水口、金龙、曾坝、古井、朱沟和金牛社区居民委员会。
仁美镇:高河、光明、小桥、中心、罗沟、严沟、正安、雄义、金藏、五龙、石牛、桂香、团林、刘坡、隆兴、中山。
张场镇:锁江、峨山、河湾、陈嘴、金峡、玉柱、大田坎、金花、大木河、小河、长流、万年、文武、廖店、三合、岐山和官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顺龙乡:虎皮寨、幸福、青云、官厅、柏木、万坪。
2023年全县共有4镇1乡,35个村委会、15社区居委会,245个村民小组、119个居民小组。齐乐镇:梅湾、龙鹄、大林、青龙、宿场、红石、石河、黄金8个村和东升、城南、城西、白塔、狮子、龙滩、新桥、中隆、石桥、观音10个社区。
仁美镇:高河、光明、罗沟、雄义、金藏、五龙、桂香、中山8个村和双桥、里仁2个社区。
杨场镇:大兴、金龙、曾坝、古井、朱沟、凤凰6个村和金牛、何场2个社区。
张场镇:峨山、河湾、金峡、大田坎、万年、文武、廖店、三合、岐山9个村和锁江社区。
顺龙乡:幸福、青云、官厅、柏木4个村。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