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民里文化街区人流如织
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有一条东西长约350米的小巷——阜民里,它一头连着3600年商都遗址,一头通向现代郑州的繁华街市。从唐宋城门到民国里巷,从棚户区到文创街区,阜民里如同一个“活着的城市博物馆”,记录着郑州跨越千年的呼吸与蜕变,既是老郑州人的“记忆容器”,也是新青年的“创意舞台”。近年来,郑州市管城区以“绣花功夫”实施小规模、渐进式更新和微改造,培育多元业态,为特色街区的文化焕新与产业复兴提供了空间基础。
阜民门:登楼可俯瞰全城
阜民里得名于老郑州南城门——阜民门。这座城门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其名取自《周礼》“阜民丰物”之典,寄托着古人对粮食丰收、生活富足的美好祈愿。作为唐代郑州城南门,阜民门是连接城乡的重要通道。千年前,这里商旅不绝、车马辚辚,见证了唐宋时期郑州城的繁荣盛景。据说,当时阜民门是郑州最高大的建筑,登楼可俯瞰全城,远眺西山。金元时期,郑州城历经战火,阜民门犹存;明代,城墙与城门得到修缮,明末再遭毁坏;清顺治年间重修后,城门周边商业逐渐繁荣,南大街商铺林立,成为城南商业中心。唐宋著名建筑夕阳楼亦在阜民门附近,诗人李商隐曾登楼感怀,留下“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的千古名句。
城门变市井:烟火气里的生活街区
1928年,冯玉祥主豫期间,为革新城市格局,开始拆除郑州城墙,阜民门即在此次拆除之列。随后,利用城墙旧砖,冯玉祥在五里堡、杜岭、阜民门等处建设平民新村。其中,阜民门区域建成54间青瓦砖木平房,安置38户困难群众,且免收房租。“阜民里”由此得名,“里”即街巷,标志着这片区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此后数十年间,阜民里逐渐形成充满市井气息的生活街区:炊烟缭绕、饭香四溢,邻里端着碗筷在路边吃饭唠嗑;孩子们追逐嬉闹,跳皮筋、滚铁环,笑声回荡巷间;主妇们坐在门口织毛衣、纳鞋底,猫狗依偎脚下;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吆喝声阵阵,更添几分热闹。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成为老郑州人的共同记忆。
延续文脉:老建筑里植入新业态
近年来,随着郑州城市化进程加速,阜民里附近批发市场增多,大量外来务工者聚集于此。人口增加虽带来了热闹,却也导致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建筑老旧、设施落后,居住条件日益恶化,红砖红瓦、木窗铁门的特色建筑被淹没在杂乱环境中——即便仍有老人在胡同口晒太阳、在栏杆上晾晒白菜、在绳子上搭着衣服。
2021年启动的阜民里改造项目,秉持“保留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脉”的原则,以“老郑州+新青年”为主题,采用“一楼一设计”方式还原历史建筑风貌。项目最大程度存留历史街巷的生活记忆,保留原有街巷肌理,严格控制新旧材料选择,营造新旧交融的文化场景。施工方专门定制六种红色陶土砖样式,形成兼具复古感与美感的建筑立面。改造后,阜民里屋顶露台成为绝佳观景点位,游客可登临远眺,遥望城墙与夕阳楼旧址,感受“上尽重城更上楼”的诗意。
阜民里街道最窄处仅4米,改造中,施工团队以“绣花功夫”实施渐进式微改造:重新规划原本老旧的建筑空间,通过现代工艺技术还原近百年城市建筑风貌;同时搭建消费场景、植入新业态,并在保留街巷尺度的基础上,融合策展空间、餐饮美食、休闲娱乐、非遗文创等多种业态。记者采访时看到,在一家文创店内,来自安徽的游客姚洋洋正在挑选文创产品。她表示,自己到郑州游玩时特地来到阜民里,想买些文创香牌送给朋友,“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来阜民里打卡,这次来感觉不虚此行”。
文化交融:老街区迸发新生机
2024年,焕新后的阜民里文化街区正式亮相。红砖小楼、木窗铁门的外观复刻20世纪风貌,内部却变身潮流艺术空间,迅速成为郑州文化新地标。目前,阜民里已开业松弛山谷、百伦喜、旁白书店、小伴宠物摄影等78家品牌门店,涵盖餐饮、艺术、萌宠、服饰等多元业态,西部桌游、Pubby Cheers等品牌也蓄势待发。
2025年5月,“非遗手作消费季”在阜民里开启。活动以工艺美术类非遗项目为核心,采用“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融合方式,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空间。市集按工艺门类划分主题体验区,设置互动模块,构建起“可观赏、可把玩、可参与”的非遗体验场景。“造物记”非遗文创店是第一批入驻阜民里的商户,负责人葛爱峰在采访中说:“我非常看好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是‘商’文化的核心区域。现在我们也在围绕‘商’文化打造文创产品,对未来充满期待。”
活力绽放:打造都市文化会客厅
今夏,作为郑州市“见‘郑’美好清凉消暑季”的重要会场之一,阜民里联动顺城街、北庆里,推出了精彩纷呈的夏日狂欢活动:阳台音乐会浪漫“出圈”,赛博朋克、二次元、国潮文化轮番上演巡游,啤酒争霸赛现场叫好声连连,“生物重生”“时空图层”等艺术展让观众沉醉于艺术旋涡。此外,“潮起中原时尚河南”主题活动也在此启幕——甲骨文刀刻纹路碰撞街舞节奏,殷墟文字走上时尚服装,太极圆弧衔接街舞动作,千年汝瓷变身创意摆件,传统与现代在此实现完美融合。
正如省委书记刘宁近日调研管城回族区时所说:“阜民里见证着不同时代的‘物阜民丰’,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有机更新保护城市肌理,促进商都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新生,留住城市生活的烟火气与人情味,让商都文脉与中原文化在街巷里‘活’起来、‘火’起来。”
夜幕降临,灯光勾勒出街区的丰富层次,音乐回荡在窄巷之间。站在阜民里街区眺望商城遗址,古今交融的画面生机盎然,阜民里之名所寄托的“物阜民丰”美好愿景,在今天终于得以圆满实现。(文/图:记者 朱东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