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朱亚平 熊鹤林 汪佳
咸宁南靠幕阜山脉,北临万里长江。这里有山有水,溪流众多。
在今年这个40天“超长伏”的夏季,溯溪戏水在咸宁火出了圈。抖音上,崇阳县板坑村“小九寨”溯溪话题,浏览量自7月以来已破50万,热门机位如“碧玉潭倒影”被推上首页。微信朋友圈里,通山县厦铺镇太阳溪、湄溪河等多处溪流被武汉游客“承包了”的消息广泛传播。
咸宁溯溪为何突然爆火?野生溪流变网红场景,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又带来哪些管理难题?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探访。
溯溪戏水成为市民避暑新图景
8月21日中午,“秋老虎”发威,室外温度达35摄氏度。驱车从崇阳县路口镇政府出发,一路翻山越岭,约40分钟后,记者抵达崇阳板坑村的网红打卡点“小九寨”。
此时,已有不少大人带着小孩驱车前来,从后备箱卸下露营车,拖上零食、饮料、水枪、游泳圈等物资,往村口的溪流走去。溪流中,早有游客欢快戏水,孩子们摸鱼捞虾、打水仗,大人们在水中搭起天幕,打牌聊天,还有游客支起架子,喝啤酒吃烧烤,好不惬意。
所谓的“小九寨”其实是板坑村的板坑溪。板坑溪宽不足10米,水深多半不过膝。溪水清澈,缓缓流动。记者顺溪徒步而下1公里多,有小瀑布、小峡谷、小水潭,游客可走步道、赏古桥,也可乘竹筏涉水,还可带游泳圈野泳。
“工作日一两千人次,周末两三千人次。”板坑村村委会副主任艾建新介绍,“小九寨”以前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景点,完全为原生态,很少有人知晓。前几年,有游客无意间来此游玩后感觉很好,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和图片迅速传播,来此游玩的游客逐渐增多。去年5月,崇阳县投资300多万元进行改造,在峡谷中修建了栈道。今年“五一”期间,天气晴好,高峰时有1万余人次涌入。整个暑假,来这里溯溪戏水的游客超过5万人次。
在通山县湄溪河两岸,帐篷云集,不少游客在此安营扎寨。在该县厦铺镇留田大桥畔,来自武汉的露营爱好者们沿着河流一字排开,享受着自然的宁静。同样是在该镇,发源于幕阜山脉太阳山的太阳溪,5公里河道落差超100米,数十处2至8米的落差藏于悬崖峭壁间,吸引不少年轻游客前往。
“这个暑假,高温期长,咸宁出现10多处网红溯溪戏水地,吸引武汉及江西、湖南等地游客前来打卡。”咸宁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咸安区,淦河边的桂花镇高升村北山寺、万寿桥等水域,以及高桥河部分河谷浅滩水域,溯溪戏水同样火爆,频现市民扎堆避暑新图景。
野生溪流有待深度开发和规范管理
传统山水游多是“看风景”式的被动模式,溯溪却让游客成了自然的“参与者”。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溯溪出圈的背后,是游客对自然野趣的回归、体验感的升级。咸宁作为武汉都市圈的“后花园”,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基底,吸引了大量来自武汉的游客,特别是精准契合了家庭的亲子需求和年轻人的潮流社交需求。
溯溪戏水爆火,给不少网红点和周边村民带来了商机。艾建新说,崇阳“小九寨”景区附近,农家乐、民宿、超市有近20家,一半以上是今年新开业的。此外,还有不少村民到溪流边摆摊、划船,吃上了“旅游饭”。
昔日藏在深山无人识的野生溪流,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后爆火后,如何变流量为留量?
“游客多了,我们又准备在已有两座公厕的基础上,再建一座公厕。”艾建新说,眼下,游客游玩的只是一部分区域,周边还有溶洞等不少优质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下一步,当地将引入专门企业对景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包括扩建停车场、建设游客中心、完善步道、开发溶洞等。
发源于崇阳的板坑溪,下游连着赤壁官塘驿大竹山村。近年来,利用同一个溪流资源,赤壁也打造了自己的“小九寨”景区。今年7月,赤壁“小九寨”景区因修路施工而关闭。据了解,咸宁市文旅部门对两地“小九寨”景区的开发都非常重视,正在开展调研和规划,促成两地携手起来,合力打造咸宁“小九寨”。
在通山县,面对日均超3000人次的溯溪亲水需求,该县在太阳溪、黄荆口等点位还设有免费停车场,游客下车就能踩着鹅卵石奔向溪水,提升游客体验。
记者探访发现,溯溪戏水的网红地,大都处于野生水域,有些存在安全、环保等隐患,带来管理难题。比如,有的网红店没配备救生衣、救生圈等设备,专业救生力量配备不足。少数地方,存在卫生清扫不及时、游客乱扔垃圾等问题。
既对接需求,更划好安全线。在通山县,每个溯溪点位都派专人开展网格化值守。在咸安区,高升村淦河边,村民董发富被临时聘用为防溺水巡查专员。只见他戴着红袖章,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的同时,督促他们将垃圾装入袋中,离开景区前丢入路口的大垃圾箱,确保流到下游的仍是一汪清水。
(图片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摄)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