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说红其拉甫这个名字,是在喀什的青旅里。
一个刚从那边回来的背包客,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但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兴奋。
“兄弟,那地方。。。真的太牛了。”
他喘着粗气告诉我:“海拔5000多米,氧气只有平原的一半,但站在国门前那一刻,你会觉得这辈子都值了。”
那天晚上,我就决定要去看看。
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国门,到底有什么魔力?
从喀什出发的那个清晨,司机师傅跟我说:“小伙子,准备好了吗?这条路可不好走。”
我当时还挺不以为然的。
直到车子开上中巴友谊公路,我才明白他的意思。
这条全长1224公里的公路,中国段就有415公里。一路上要翻越11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山。

最刺激的是什么?
是那个传说中有600多个S弯的盘龙古道。
真的,我数到第50个弯的时候就放弃了。晕车的朋友建议直接别来,不是开玩笑。
但当你终于爬到山顶,看到远处雪山连绵,云海翻腾。。。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
就像突然明白了“此生无悔入华夏”是什么意思。
越往上走,呼吸越困难。
到了海拔4000米的时候,我开始有点头疼。司机师傅递给我一瓶氧气:“省着点用,一会儿到国门还有将近800米要爬。”
路过瓦罕走廊的时候,他指着远处说:“看到没?那边能看到四个国家的边界,所以叫‘鸡鸣四国’。”
我使劲睁大眼睛看,除了山还是山。
但想想就很神奇啊,站在这里,你离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都只有一步之遥。

最让我意外的,是生活在这里的塔吉克族人。
他们是中国唯一的白种人民族,高鼻梁大眼睛,长得特别好看。
在一个补给站休息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塔吉克族大叔。他告诉我,他们家世世代代都在这里放牧,同时也是护边员。
“一个帐篷就是一个哨所,一个牧民就是一个哨兵。”
大叔说这话的时候,语气特别平静,就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但我听了心里一震。
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最低气温零下40度,7月份还会下雪。。。
这样的环境里,他们一守就是几代人。
终于到了红其拉甫国门。
门票34块,区间车5块,在这种地方收这点钱,说实话我都觉得不好意思。
站在国门前的那一刻,我突然就懂了。
风很大,至少有7级。氧气很稀薄,走两步就喘。
但当你看到那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大字。。。
眼泪真的会不自觉地流下来。
不是矫情,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不是没有道理的。
含氧量不到平原的50%,很多人刚到就会有高原反应。头疼、恶心、呼吸困难。。。这些都是家常便饭。
但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有人在坚守。
边防战士们,塔吉克族的护边员们,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西大门。

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来这么艰苦的地方旅游?
可能就是为了亲眼看看,在我们安逸生活的同时,有人在用生命守护着什么。
可能就是为了站在国门前,真真切切地感受一次,什么叫“此生无悔入华夏”。
如果你也想来,我有几个建议:
提前在喀什办好边防证,别到了才发现进不去
带上抗高原反应的药和氧气瓶,真的很需要
多穿点衣服,7月份这里还会下雪
准备好晕车药,那600个弯不是闹着玩的
带个好相机,这里的风景值得被记录
说真的,这可能是你这辈子最难到达的地方之一。
但也可能是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因为只有站在那里,你才会明白:
有些东西,比诗和远方更重要。
那就是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守护它的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