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
河边惬意的摇椅
图片说明:
改建成精品酒店的宅院
图片说明:
圣巴巴拉教堂
● 寒 江
哥伦比亚有一些小镇仿佛停留在时光长河之中,和现代化进程毫无关系,比如蒙波斯,它的名气好像不大,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和“南美洲的解放者”玻利瓦尔都和这座小镇渊源极深。这里到底都上演过什么故事?
神秘的大河
打开哥伦比亚地图,不难发现北部偏中央的地方水域众多,有沼泽、湖泊,还有一条大河。大河是马格达莱纳河,发源于安第斯山脉,在圣阿古斯丁挤过不足两米宽的咽喉后,咆哮着向北奔流1500多公里,最后注入加勒比海,成为哥伦比亚第一大河。这条河养育了整个国家,水源、渔业、航运,还有特有的鱼类和鸟类,称其为哥伦比亚母亲河并不为过。
蒙波斯就位于这片水域之中,挨着布拉佐蒙波斯河——马格达莱纳河的支流,每日水流虽急却波澜不兴,半点声音也无,湖区存蓄的热量让小镇的白天异常炎热。到了傍晚,人们才出来纳凉,坐在摇椅上,或吃点东西,或与邻居聊天。
西班牙侵略者到来之时,这里还有马里布原住民,说着自己的马里布语。蒙波是当地马里布酋长,蒙波斯意为“酋长蒙波的领地”。小镇建于1537年,作为前往马格达莱纳河的一个港口,将货物从加勒比海边运到内陆,同时将宝物经海运搬回欧洲。经过西班牙人毁灭式的殖民,马里布语完全消失,只留下小镇的名字。
鼎盛时期,蒙波斯与周边马格达莱纳河流域的村镇、庄园成为一个有机体,对内陆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小镇的规划布局沿河道展开,呈长条形。河边房子的排列却并非成一条直线,通常两排房子会错开,之间种些藤蔓,放几把休闲椅,倒也雅致。大部分房屋仍保留最初的用途,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小镇风貌至今未变。
蒙波斯还是哥伦比亚第一个宣布从西班牙统治中独立的城市,这一天是1810年8月6日,“要么自由,要么死”就是当时的口号。
迷宫里的将军
蒙波斯宣布独立极大地鼓舞了西班牙殖民下的哥伦比亚人。1812年,玻利瓦尔首次来到蒙波斯。他在这里招募了400多人加入自己的军队,对后来的加拉加斯战役起到重要作用。玻利瓦尔曾说,“加拉加斯予我生命,蒙波斯予我荣耀”。如今,这句名言被刻在蒙波斯自由公园自由女神像的基座上。
玻利瓦尔最后一次到马格达莱纳河域的故事被马尔克斯写进小说《迷宫里的将军》,讲述其与西班牙军队对抗的同时,也有大段笔墨涉及其私人生活。小说写于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1988年。小说里,马尔克斯最擅长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已不见,而是选择直接平和的叙事手法,讲述玻利瓦尔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直到在圣玛尔塔离世,作品充斥着悲伤情绪。
马尔克斯先后去马格达莱纳河域十几次,对这一带包括蒙波斯在内的多个村镇都了如指掌,于是有了后来的《迷宫里的将军》。多次到访蒙波斯还有一个原因,马尔克斯的太太梅赛德斯·芭莎的老家就在附近。他曾暗示,《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借鉴过蒙波斯的情境。在蒙波斯旅行,或多或少能感受到这一点——摇椅、院子、榕树、大河,还有一个挨着一个的庄园。
马尔克斯的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1987年被改编成电影,很多场景在蒙波斯拍摄,可见马尔克斯对小镇的喜爱程度。不过,蒙波斯没有将自己与文学巨匠捆绑在一起——小镇里没有任何关于作家的东西。
永驻的时光
没有什么能挡住时间的脚步,19世纪,包括布拉佐蒙波斯河在内的河流开始淤积,大船被迫寻找其他路线。运输方式的改变,特别是20世纪中叶开始修建多处堤坝,彻底改变了马格达莱纳河,沿途人们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蒙波斯逐渐被孤立,成了一座被遗忘的城市。
小镇有3个主要广场和6座教堂,是曾经辉煌的见证。建于1550年的圣胡安德迪奥斯医院位于同名教堂的庭院,是美洲最古老的医院之一。建于1660年的圣卡洛斯修道院,是蒙波斯第一所学校的所在地,如今为市政厅,对公众开放参观,门前就是自由广场。1613年完工的圣巴巴拉教堂很有特点,巴洛克式钟楼有一个开放阳台。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处破坏当年小镇风貌的地方,非农贸市场莫属,这栋建于上世纪初的建筑,横在圣母无原罪教堂和河流之间,视觉上有些错乱。不过,刷上斑斓的颜色后,倒也不算违和。
殖民时代,西班牙自南美大陆掠夺的部分金银珠宝要经过蒙波斯转运,这造就了小镇的金饰工艺,结合了原住民文化和欧洲元素,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街上一些饰品店内,仍能看到金银匠们制作精美的金银饰品。部分带有院落的房子被改建成精品酒店。
那些似乎被“定”在18世纪的建筑和街道,成了蒙波斯旅游的最大亮点。这里每年都举办蒙波斯爵士音乐节和电影节。1995年,蒙波斯历史中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蒙波斯被哥伦比亚列为遗产小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